文/若杉
【从偶像身上找方向,而不是方法论】
最近,咪蒙离婚,刘强东在美国疑似性侵,被警方带走,虽然事情依然没有结果,但是网友们已经又一次不相信爱情了。
好一个热闹的周末。
先说咪蒙离婚。
一个中年女人带着孩子离婚,按理说,收获别人的安慰、鼓励是常态。可咪蒙离婚的微博下,满满的都是恶意。
“写了太多的驭夫之道,然后你离婚了,你的鸡汤真的只有汤了。”
“这么尖酸刻薄的女人,离婚刚刚好,祝贺你前夫”
“天天熬鸡汤,毒死了丈夫”
……
因为离婚,而被网友谩骂的,咪蒙大概是第一人。因为曾经秀过恩爱,因为告诉过读者,要怎样才能过上有爱有钱的生活。
所以,她离婚了,便成了大家群嘲的对象。
再说刘强东。
得知刘强东遇事,网友第一个关心的是奶茶妹妹还不够漂亮吗,为什么还要去找一个大胸女人。
之前两个人但凡同框,一定甜到齁,刘强东看奶茶妹妹的眼神满满都是宠溺,奶茶妹妹看刘强东的眼里,除了爱,还有崇拜。
所以,当刘强东疑似性侵的新闻爆出。
网友当头一棒,之前秀过的恩爱都是假的吗?左手咪蒙,青梅竹马也没走到最后,右手奶茶妹妹,又甜又美又有高学历加持,老公一样被盖上“性侵”的帽子。
我们普通人要怎么办?
恕我直言,别人离婚与否,性侵与否,都仅仅是别人的人生而已。
借用杨绛先生的一句话: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咪蒙曾经告诉你:作为女人,就是要被男人宠,收获忠犬男最是幸福。
如今和你说:离婚也是一种勇敢。
一前一后,无非是为了流量。离婚之前,靠秀恩爱可以狂揽一批粉丝,离婚后,靠勇敢,照样可以收获粉丝无数。而你,要把她的生活、她的爱情当模板,除了晕头转向,便不剩什么了。
明星、偶像的生活,原本就离普通人很远,你可以做一个旁观者,茶余饭后,寻得一乐,也可以选取优质偶像,将其视为生命的方向,一点点靠近。
唯独要不得的,是从旁人的生活里,找到一种方法论。
别人青梅竹马,我都三十岁了,还没找到幸福,这辈子是不是就这么完了?
别人二十出头,就创业成功。我浑浑噩噩四十岁,还守着死工资喝茶看报纸,是不是已经来不及了?
别人写文章、演讲圈粉无数,我既无写作才华,又害怕当众说话,是不是未来没了希望?
……
以别人的生活,做对标,最易挫败,也最容易迷茫。
【“怎么办”三个字,问自己比问别人有用得多】
作为咨询师,常常被问及最多得三个字,便是“怎么办?”
我想和男朋友分手,但是他对我太好,不忍心怎么办?
父母一心想控制我,想让我按照他们的期待生活,怎么办?
孩子还小,我又想重回职场又放不下孩子,怎么办?
……
这些问题,如果在咨询室里,我一般只有两种回答。
一种是:“我真的不知道”。
另一种是:“你怎么看?”
这样的回答有两个原因:
一来因为人性始终有一种悖论,就是在问出“怎么办”的时候,早已想好了反驳的理由。
举个例子。
有人问你:“我老公挣钱不多,人又木讷,我犹豫着要不要离婚,你觉得该怎么办?“
若你答:“要不离了吧!”
他一定会说:“可是他对我挺好的,我怕离了婚,再也找不到比他对我更好的人。”
换个方向,你答:“要不别离了吧!”
他会说:“可是他挣得好少,以后生孩子、养孩子,样样都得花钱,我总不能跟他穷一辈子吧。”
所以,“怎么办”几乎是世界上看起来最有用而实际最无用的提问。每个人在心底里其实早已有了答案,向外寻求本无意义。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众“咪蒙”粉之前奉咪蒙言论为圣经,如今,看着咪蒙离婚,又一窝蜂的来踩。
原因是,他们在看咪蒙、学咪蒙的同时,内心一直有一个反对的声音:这是对的吗?这样做真的可以获得幸福吗?
只是碍于“人家这么做,有老公宠着,而自己什么都没有”,所以无从反驳。
如今,咪蒙离婚,自己内心那些反对的声音终于得到释放。
二来希望把选择的权利放回给来访者。
就像前面所说,每个人在问出“怎么办”其实内心都有一个答案。而为什么明明有答案,还要去向他人寻解。
原因常常是两个“不”——“不敢”和“不想”。
如果是因为“不敢”,要解决的是恐惧问题。
如果是因为“不想”,则要思考,为什么明明“不想”还要做这种选择,是不是别人的期待代替了内心的想法,或者不会说“不”,不懂得如何拒绝。
所以,问题从来都不是怎么办,而是你明明知道怎么办,却因为“不敢做”或者“不想做”,犹豫不绝,下不了决心,希望引入第三方的建议,来给自己一记强心针。
而究竟是“不想”还是“不敢”,咨询师不会比你更清楚,所以,我的回答“不知道”也十分真诚。
“怎么办”三个字,你向内求索,问自己,比问任何人都更管用。
咨询时能够帮助你的,是陪你看到内心的恐惧,找到尊重内心的方式,让你能够有力量自己做选择,而不是单单给你一个简单的建议。
【生活的唯一解法:去生活。】
既然明星、偶像的建议靠不住,心理咨询师也似乎不太愿意回答“怎么办”这个问题。
当我们遇到生活的困局时,究竟该怎么办呢?
答案很简单,三个字:去生活。
生命的智慧,从来都不止来自心理学。
湖畔大学梁宁曾经在自己的产品经理课上,讲到一个词:微观体感。什么是微观体感呢?就是一个人在持续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所获得的微妙的感受。
比如,你临摹一幅毕加索的画,所有的画面都呈现在那里,你照着画就好,你甚至通晓所有的技法,但就是怎么都画不出毕加索的感觉,这其中,缺的就是微观体感。
微观体感不会从理论中学到,只能从每一次的实践中,一点一点地积累。
套用在生活里,你只有去选择、去经历、去犯错,才能获得生活的“微观体感”,从而获得自己生活的解法。
从自己生活中,摸爬滚打积累的智慧最踏实,也最适合自己。
我们常常喜欢说一句话:“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之所以过不好,缺的也是“微观体感”。
你一定记得,小时候是如何学会一个数学定理、一个物理公式的。
你先从老师那里,学到这个定理,然后尽量了解它的推倒过程,目的是理解这个定理。
紧接着,做一些简单的题目,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再然后,开始做一些复杂的题目,甚至是多个定理综合使用的题目,以此,不仅学会了定理,还能做到活学活用,对所有题目应付自如。
而我们学会生活的过程,其实如出一辙。
听了某个道理,然后去生活中实践,如果顺利,便加深了对这个道理的理解。如果不顺利,回头来检验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自己用错了,还是这个道理本身不适合自己。这个实践的过程,就是获得“微观体感”的过程。
在一次次地实践、修正、再实践、再修正的过程中。
我们最终理解了道理本身,也获得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活法则。
这个过程,没有人可以替代,只能自己去慢慢体验。
所以,去生活,才是你生活中所有困惑的唯一解法。
不管听过了多少道理,多少建议,没有生活,没有微观体感,道理和建议,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你要的幸福,你向往的生活,不在咪蒙熬制的鸡汤里,也不再奶茶妹妹一路开挂的人生设定里。
你生活的疑问,唯有自己可解。
更多个人成长心理咨询请点击:个人成长心理咨询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