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罗杰斯: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们过上怎样的生活?

文/卡尔·罗杰斯

摘自/《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我现在就要指出这个美好人生过程的一些特征——这都是心理治疗的经验一一累积而得的知识。

对体验益发的开放

首先,这个过程似乎包含着对体验渐增的开放性。这句话对我而言,其意义真是与日俱增。

开放性乃是防御性的相反一极。而所谓防御性,以前我曾经撰文将它描述成这样:有机体对于某些体验的反应,这些体验共同的特征是被视为威胁到自己,或和现存的自我图像不相符,或不符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这些威胁性的体验可以在意识中予以扭曲或否认,使得它们暂时减除伤害。

我自己对于和既有的自我图像显然有异的种种经验、感觉、反应等等实在无法看得很准确。心理治疗过程的大部分,就是让案主不断发现他正在体验着先前所无法意识到——也就是他无法【拥有】之为己身的一部分——的种种感觉和态度。

一个人如果能够完全对体验而开放,则每一个刺激——不论是源自有机体之内,或起于环境——都能轻易地透过神经系统而转播,不必再受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的扭曲。同时有机体本身不再需要潜念(subception)的机制来向自我传达预警,以防御任何可能带有威胁性的体验。

相反的,无论刺激是以什么方式构成(造型、色彩、声音);不论它是从环境透过感觉神经而来,或直接从五脏六腑传来;不论它是恐惧、欢愉或厌恶,这个既已开放的人将会活在其中,使它们都能为知觉所触及。

由此可知,我所谓的【美好人生】的过程中有一面相就是从体验的防御性那一极转向开放性的一极。这个转变中的人将会更能倾诉自己,更能体验他自身内究竟发生着什么事情。他对于恐惧、畏缩、痛苦之类的感觉更为开放。他可以自由而主观的活在实际存在的感觉之中,也能自在地意识到这些感觉。他会更能够完全地活在有机体的体验之中,而不是把体验关在意识的大门之外。

更为实存的生活

美好人生过程的第二个特征包含着在每一时刻都能更完整生活的倾向。这个想法很容易遭到误解,而且在我自己的思想中也有点模糊。让我尝试解释一下我的意思。

我相信,一个人若能完全不带防禁之心对体验开放,则每一时刻对他而言都会变得很新鲜。

内在外在刺激在此刻所构成的复杂图像,好似在以为那个从未以如此方式存在过。结果这个人将会明白:“下一片刻的我将会是什么、做什么,要看那时刻中的发展;而不论是我或别人都不可能预知。”我的案主们就有不少人经常表达这样的感觉。

这种当下存在的(existential)生活中所表现的流变性,还可换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自我和人格是从体验中萌发出来的,而不能把体验歪曲、转释以便符合原先所设定的自我结构。也就是说:人是在参与者、或照顾者有机体验的持续过程;而并不是在控制着它。

于是,“活在每一片刻中”就意指着:没有僵固性、没有严谨的组织结构强加于体验之上。相反的,它的意思是:使调适的可能性增至最大程度,在体验之中找出结构,让自我和人格成为一个流变不已的组织。

这种存在于生活中的倾向显然出现于每一个身在美好人生过程中的人。这甚至可说是美好人生的最主要特性。活在体验的过程中,去发现体验的结构。

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这样。我们习惯于拿预先形成的结构和评断来套在体验之上,死不放手;我们只会削足适履地让体验来符合预设;我们都讨厌那些流变的性质,因为它最不容易刚好塞进我们事先费力挖好的箩卜坑。

把自己的心朝着正在进行的现在而开放,或在此刻的过程中找出结构——不管它会是什么结构——这在我看来,就是美好人生,或成熟生活的一种特性。因为我看过许多案主都在奔赴那个方向。

益发信赖自身的有机体

信赖自身的有机体,以便在每一实存的处境中表现最令自己满意的行为。这是活在美好人生过程中的另一个特征。我再来解释一下它的意思。

在每一个处境中,究竟选择什么行动才好?对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会问一些群体、机构、或从别人的判断(配偶的、朋友的、家庭版专栏的等等)去乞求些指导原则或行动纲领来作答案,或者根据自己过去类似处境中的做法来依样画葫芦一番。

可是我观察过很多案主,从他们的体验中学习到很多,我的发现是:这些人由于渐能信赖整个有机体的反应,向体验开放,下手做他们【觉得对】的事情,而后证明这就是最可靠的行为准则,也是最能令自己满意的选择。

一个能完全对体验开放的人等于将当时处境中所有可得的预料(data)都触及了,而他的行为就基于此:社会的规范、自身中复杂而冲突的需求、对过去相似处境的回忆、对当前处境之独特的感受等等。

所有的预料合在一起当然是相当错综复杂的。但他若能让整个有机体和意识都能参与其中、用以斟酌、拿捏每一个刺激、需求、规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强度和重要性,由此找出一条行动的途径,这样的话,他就最可能满足当时处境中所有的需求。

用一个大型电子计算机来做个比方吧:他所有的感觉印象、记忆、过去的学习、内脏里的消息等等都化为数据(data),全部输入计算机,这个计算机在霎时间把这些多次多元的数据搅拌在一起,计算出在当下实存处境中既能满足所有需求,但又最经济的一个向量。这就是我们假设的人所可能采取的行为。

这样一个过程之所以会出现瑕疵而令人疑虑,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总会把一些不属于当前处境的讯息输入,却又舍弃了一些应该和当前处境息息相关的东西。

假若一个人把过去的学习和记忆当成眼前的实在,而不当成过去的东西,这样输入计算的结果,当然会得出错误的行为答案。

还有,当一些带有威胁性的体验受抑制而不能进入意识中,因此无法输入,或只得以扭曲的形式输入,这也会产生误差。

但是,我们所假设的人会能够完全信赖有机体本身,因为他会利用所有可得的预料,而且各项预料也都会以正确的形式(而非扭曲的形式)呈现。因此他的行为就会尽其可能地接近于满足所有的需求——为了自我提升,为了与他人结合等等,都包含于其中。

在这些斟酌、拿捏、盘算的过程中,人的有机体并不是绝不出错。它虽然总是就可得的预料尽可能作出最好的答案,但偶尔也会有数据失漏的时候。就因为能对体验开放之故,任何误差,或任何行为结果不能令自身满意者,都会迅速地被改正过来。这个有机体的运算机制会一直维持着改正的过程,因为它会不断在行为中来回检查。

也许诸位不挺喜欢我用计算的方式来作比方。我这就回到我所知道的人身上吧。当他们变得益发能对所有的体验而开放时,他们也会发现:依赖自己的反应是非常可能的。

假若他们“觉得想要”表达愤怒时,他们就会把它做出来,而且也会发现,结果颇能令自己满意,因为就这样才使他们能让其他的各种欲望(对情感、对亲和、对关系)都有同样鲜活的方式存在。

他们会很惊讶的发现自己具有一些直觉的技能,可以在复杂烦忧的人生问题中找到实际的作为来解决那些难题。只有在事后,他们才会明白:自己的内在反应可以衍生满意的行为,而这一点是多么值得自己信赖!

增加功能发挥的过程

以上由抽释而得的三个头绪,现在我就要把它们搓成互相连续的一条线,说明它们如何能够合成美好人生的过程。

在我看来,一个心理上自由的人会自然上路,变成功能完全发挥者。

他会更能够和他的每一个(或全部)感觉、反应一起过生活。

他会尽可能准确而充分的运用自己的有机体感官,去感觉内在和外在的实存处境。

他会运用他的神经系统所能提供的全部资讯,运用于知觉中,但同时也晓得:他的整个有机体也许还比知觉更为聪慧些。

他会更能够允许他的整个有机体去自由自在地发挥全部复杂的功能,用以在多重交错的可能性之中,选择出当下情况里最真实能令自己满意的行为。

而他也可以把更多的信任放在这种功能发挥的过程中——不是因为它绝不犯错,而是因为它可以完全对后果开放,也因而可以在每次行动之后,衡量后果之是否真能令自己满意,而不断作必要的修正。

他会更能体验全部的感觉,而较不害怕任何一种感觉;

他是自己的筛子,可以筛检各种来源的证据;

他彻彻底底进入成为自己、与自己合一的过程,且因此发现他具有健全而合理的社会性;

他能更完全投入于此刻的生活,而他会知道,这才是在任何时刻中最健全的生活方式。

他变成个更能充分发挥功能的有机体,而同时又由于他对自身的知觉能自在地流动、穿透于他的体验,他也就变成了更充分发挥功能的人。

更多有趣的心理学小知识,请点击:心理学知识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