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会讨好谁

文/周周

之前看“奇葩大会”,青年作家蒋方舟令我印象最深刻,她落落大方的走进舞台中央,却款款而谈自己是如何走出“讨好型人格”的。

连她自己都解释说,从7岁就开始写作并出书了,一直都活成了别人家孩子的模样,但为什么她还会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情不自禁的去讨好别人?

这样我想起一句话,讨好和自卑是一样的,并不只存在普通人身上,甚至可能出现在条件显赫,身份优越的人身上。

蒋方舟就是一位。而且她直到28岁才发现这一点。

1 . 你有没有和一个人发生过真实的关系?

引起蒋方舟对自己反思的,是一个朋友对她的一句问话:你有没有和一个人发生过真实的关系?

当了解到这个“真实”指的是你可以在这个人面前卸下所有防备,完全展露自己的真实的一面,并无所顾忌的释放自己的情绪时,蒋方舟幡然醒悟;我从来没有。

为什么她没有?

不是她情商高和善于忍耐,而是童年里一贯被奉为模范的形象约束着她,为了呈现出360度无死角的优雅,她不惜将自己所有的需求和感受隐藏起来,人前刀枪不入,背地里却暗舔伤口。

哪怕是男朋友打电话来骂他,她明明气的瑟瑟发抖,仍止不住的给对方赔礼道歉。她单方面以为,道歉是万能药方,代表自己的懂事和大度,殊不知这样惯性的道歉,却让对方觉得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更加怒火中烧,更加对她失望。

2 .为什么拼命讨好却换不来好的关系?

在讨好者的身体里,通常藏着四套错误的逻辑。

a . 只要我对TA好,TA就会喜欢我

b.  一旦发生矛盾,错肯定是我

c.  TA比我优秀,听他的准没有错。

d.  我绝不能说不,也不能发脾气,否则TA就不理我了。

但正是因为被这些逻辑左右着,让他们如同自带龟壳似的,让人无法看出他们真实的内里。

前几年我做了一次“恶”,就是单方面终结了一段关系,因为对方的‘好’,让我实在喘不过气来。

以上的四种逻辑,朋友M身上全都有。

由于小时候父母不接纳她,因此她只能通过讨好求生存,延伸到我们的友情中,她的好全方位向我展开,只要她有的东西,除了老公和孩子不能分享,其他都可以给我。

讨论任何问题,只要我有鲜明的观点,她就自动退出争论,甘愿烘托我的正确。

她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但她看不见,却频频向我发出羡慕。

无论我开什么玩笑,说错什么话,她都会默默接受,绝不显露不悦。

这样的互动表面上看来我是占绝对优势的,也的确在开始的时候我有很大的优越感,但是时间久了,我开始觉得疲劳。

因为,我看不到她真实的一面。

明明她不喜欢吃某个菜,但因为我爱吃,她就说“你吃吧,我都可以的”,但你看她那难以下咽的样子,就会有愧疚感。

比如我们去逛街,她明明距离又远,又没有时间,但她会想尽办法赶过来,而赶过来的结果是心不在焉,频频看表,而这时我觉得我是个压榨者。

3 . “当我说不的时候,居然有那么酸爽的感觉”

蒋方舟说,自从她在朋友的提醒下认识到自己是个讨好者,她就开始寻求改变,于是她腾出时间,切断所有熟悉的交际圈,独自去日本闭关了一年。

这一年里,她的生活内容除了读书写作就是看展览。

而那段不被打扰的时光,让她的心里犹如长出了第三只眼,既可以近距离对话自己的需求,又可以远距离观测内在情绪的变化,慢慢的她发现,原来她的内心不是空乏无爱的,而是少了呐喊的机会,以及抵御外侵的力量。

于是,她决定做一些反向练习。

当有个老师再一次以倚老卖老的姿态对她进行语言攻击时,她勇敢表达了愤怒,并大胆的夺门而出,任对方呆若木鸡,她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酸爽。

这件事给他里程碑式的影响,当她离开那个老师,她止不住给很多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骂人了,而且骂得非常爽!

而这一次的热身,也给了她自我改革的底气。从此无论在什么关系里,她都更愿意先尊重自己的感觉,而不再为了头顶的花环和皇冠,故作优雅,却毫无原则和底线。

我在和M结束朋友关系的时候,对她的打击是巨大的,一度我也因此背负着很大的负罪感。

但是大概半年以后,就从其他朋友那里得知,M的变化很大,或许是我给她的影响足够大,让她不得不重新反思,如果这段关系里自己真的有错,那到底错在哪里?

不知道她的答案是什么,但是如今她比以前都勇敢和自信多了,据说她再也不会在谁面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却反而多了很多不错的朋友。

我特别高兴,成长都是会伴随痛苦的,我虽然扮演了一个“坏”人,却让她从“讨好”角色中走出来,那也是值得的。

4 . 告别讨好,是为了活出自己的精彩

李安曾说,在生活中,他以前是个绝对的讨好者,他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不敢拒绝别人的需求,这样耗费了他很多的能量,后来他学着做减法,只待在让自己舒服的圈子里,从此就少了很多负担。

演员郑爽在刚出道的时候,被公认为是一个自卑和讨好型的人,这也与她童年的经历有关。11岁就离开家去外地学舞蹈,各方面的不适应加上被同学排挤,让她养成胆小怯懦的性格。

即使进了娱乐圈,她也还是各种放不开。真正引起她改变动机的,是她和张翰的爱情。

认识张翰的时候,虽然已经红了,但因为一直封闭和孤僻的性格,让她把对方当成了阳光,她甘愿一路追随,即使只做他的影子,也无怨无悔。

记得在湖南卫视做节目的时候,张翰电话连线郑爽时,郑爽第一句话就是自责:你刚刚是不是给我打过电话,对不起,我没有听到。

听得出,这种道歉已经成了她的本能。然后当张翰问她;我有个亲戚得重病,需要骨髓移植,你愿意去取样试试吗?

郑爽二话不说就说“好”。可见,为了爱情,她付出一切都在所不惜。

后来不知道是张翰做了些什么,令郑爽觉得即使将自己掏空,也没有信心让这份感情天长地久,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而对于主动分手的解释,她说得很精炼:爱情不是讨来的!

这句话像个仪式,不仅昭示一段爱情的结束,更是告别了过去那个卑微的自己。

有哲学家说,相比一具完美顺从的躯壳,我更喜欢和真实而有欲求的灵魂碰撞。因为前者让我了无生趣,而后者灵活的回应,却给了我存在的价值。

可见,在关系里,真实远比完美更重要。

蒋方舟终于走出过去完美的躯壳,昂起了“爱谁谁”的头颅。M走出我的阴影,从另一些人群里找寻到舒服和自在。而郑爽呢,在离开张翰之后,她一直奋力成长,虽然被诟病为任性和少根筋,但至少他可以真实的面对外界了。

有句话叫做,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个盛开绝不指完美,而是一种全然敞开的状态,和自我接纳的心态,当你具备两点了,就一定会吸引与你同频,并愿意和你平等互动的人靠过来。



推荐咨询师

徐凯文博士

黄恺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