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oward E.Book
摘自/《短期精神动力心理治疗》
题图/LOFTER:枍璃/苏凛墨
动力学治疗向来以长程著称,没有个一年两年的好像无法起效。那在一些特殊的场景——比如时间有限的学校里,或者来访者要求短期的情况下,动力学取向的治疗应该怎么做?Howard E.Book在《短期精神动力心理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
1、 短期精神动力心理治疗的目标
目标是症状的缓解和有限但显著的人格特质改变,是经由界定一个,而且只有一个,病人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中的关键部分或重要部分来达成。
2、 何种病人适于接受精神动力心理治疗?
适于接受精神动力心理治疗的是那些有良好自我强度的病人。也就是说,那些在维持现实感上没有困难、能深入思考而没有冲动性、可以忍受挫折而不会被焦虑或低落的情绪搞得难以忍受,以及仰赖适应性而非扭曲现实的防御机制的病人。
3、 短程动力治疗的技巧
病人如果愈在原始的心理状态,则治疗者会愈依赖支持性技巧;愈健康的病人,治疗者则愈要使用一些表达性技巧。
>>>>
①支持性技巧
支持性技巧的目的是为了让病人在治疗关系中觉得够安全,以便能够忍受那些因为过去被压抑、否认、潜意识或痛苦的经历浮现到意识层面时所带来的焦虑和不舒服。简单地说,如果病人在与治疗者的关系中,没有感到足够的安全感来忍受这个不舒服,那么将无法使病人提出那些痛苦、令人羞愧和使人焦躁不安的主题。
之前微信有发过相关文章,具体可点击→短期精神动力心理治疗的支持性技巧
>>>>
②表达性技巧
表达性技巧的目的是为了要让先前被压抑的痛苦素材,可以在支持性关系的安全感之中,浮现和表达出来,使这些素材可以安全地被审视、了解和解决。
在治疗者可以开始使用表达性技巧之前,病人必须先感到有足够的安全,这是经由支持性技巧来达成的。治疗者藉由表达性技巧的使用,鼓励那些素材浮现到意识层面,就像下面这个例子所描述的:
一个五十六岁的女病人十八个月来强烈地恳求与丈夫分居,最后终于让丈夫立场软化同意她的要求。第二天,在她心理治疗过程中,她显得相当无精打采并且相当困惑。
具同理心的意见(Empathic Comments)
同理的评语不仅可以让病人感到被了解和心情被平复,也可以增进和强化病人的叙述内容(Havens.1978)。也因此,同理的评语既是支持性技巧也是表达性技巧。
对这个五十六岁的女性,我说的是“你看起好像不知该如何往下走”。她缓缓地回答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每件事看起来就是如此不一样,我感到很失落。”我的同理评论抓住了她的混乱感受,因而鼓舞她更仔细地描述对外在世界不熟悉和疏离的感受。
澄清(Clarification)
澄清指的是治疗者为了要弄清楚病人因防卫所说的不清楚或混淆的素材的话。
虽然这个病人持续使用“焦虑”和“精神紧绷”等字眼,但她似乎显得无精打采且忧伤。由于不确定她经历了什么,我做了一个“澄清”:“妳刚才谈到妳感到焦虑,不过我听起来好像是,妳谈论妳的焦虑和精神紧绷时,不过是想要传达妳感到情绪低落、失望、忧伤或哀伤。当妳谈论焦虑时,妳的意思并不是说妳感到受伤、危险不安、精神紧绷、紧张或焦躁不安。我说对了吗?”在这里我企图尖锐些,并尝试将她那模糊不清的情绪弄得更清楚些。
面质(Confrontation)
当以精神动力的理论风格来使用时,面质指的是一种行动。它和治疗者所表现的攻击、生气或胁迫一点关系也没有。它是—种行动,治疗者藉此将病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病人尚未觉察的内在或外在的真实情况。我的病人完全没有发觉,她丈夫同意她离婚的要求和她突然出现的困惑状态,二者间其实是有关联的,这反映出她的个性和心理防卫的风格。我用以下的面质来将她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个关联性上:“妳的忧伤是因为他同意离婚。”
解释(Interpretation)
解释性的陈述构成了心理治疗中真正作用的部分,因为治疗者所做的这类陈述连结了病人过去对重要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与现在对待他人——包括治疗者——的态度和行为。解释帮助修通(work through)和解决先前被压抑的经验。
在稍后与这位五十六岁病人的同一次治疗中,我做了以下的解释:“即使就是妳催促妳丈夫分手的,但同时妳对这个时机变得相当害怕和胆颤心惊。这个情形和妳四岁的感受非常相似,那时候妳母亲生病,而妳被送到加拿大和叔叔一起生活。”
只有一个解释无法产生治愈的效果。唯有不断回顾这位女性一生中,在面对与重要他人的实际或预期的分离事件时,或是从治疗即将结束时与我的分离,所产生的情绪低落反应,并且将这些与她孩童时期对与母亲分-所产生的忧郁反应做连结,而且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个过程,她才能够修通、解决和比较不会被这些当前发生的分离所羁绊住。
(未完待续)
关于更多短期动力学治疗的内容,请关注我们下周同一时间的微信~
下周一的推送中将会有短期动力学治疗中的框架和主题,
以及如何解决病人的核心问题
微信公众号:huixinrongde
推荐咨询师 | ||
徐凯文博士 |
布菲 |
马晓年 |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