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的夫妻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看了后会明白​

文/若杉

 

1

咨询室里,来访者,茜,跟我数说着先生的种种“恶行”,仿佛那个每日与她共处、携手度日的人,是上帝为了惩罚她而专门设立的存在。

“我爱早起,他偏爱晚睡;我爱清淡,他偏偏无辣不欢;我爱整洁,他衣服袜子到处扔;我喜欢不工作的时候安静独处,他偏喜欢拉我打球爬山,美其名曰陪我放松; 我拼尽全力,努力加薪升职想要更好的未来,他却不疾不徐,悠哉悠哉,三年来都没涨过薪……”

茜愤愤地盘点着与先生的种种差异,时而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与这个男人分道扬镳,落得清净,还顺带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来自不同的星球,本就不该在一起!”

而让她们矛盾真正爆发的,是对于家庭的态度。先生家在北京,只要一到周末,必到父母那去报道,恨不得周六一早就给母亲打电话点好早餐,然后与父母共处两日。而对茜而言,与先生的家人相处并不轻松,她更需要周末早晨,一个慵懒的早觉,一份素面朝天不修边幅的自在。

先生似乎很难理解:“我们平日里都上班,只有周末才能陪父母,为什么不能多陪陪他们,如果我一个人回去,父母会觉得咱俩有什么矛盾,你不喜欢他们 ,你让我怎么解释?”

看似是你爱红颜、我爱美玉的差异,在两个人相守的日子里,件件都成了天大的事儿。为着周末是否要去父母家的事儿,小夫妻俩吵了三年。

“我都快得周末过敏症了,一到周五就特别紧张”,茜告诉我。

我见她气愤难平,转而问她:“先生有什么优点吗?”

她说:“没有,至少暂时想不到。”

我再问她:“是什么让你当初想和先生在一起?”

这一次,茜没有立刻回答我,而是将思绪拉回了三年前,他们谈恋爱的日子,茜说:“当初觉得他性格平和,能包容我的很多小缺点:我喜静,他的动让我觉得自己更有活力;我是个性比较紧张、活得小心翼翼的人,他那凡事不急的乐天派性格,可以让我放松下来;还有,他对父母特别好……”

说到这,茜自己也有些失笑——结婚前那些珍视欣赏的优点,如今竟都变成了不可饶恕的缺陷。

恋爱中,差异是让彼此靠近的吸引;婚姻中,差异却是让彼此疏离的导火索。

2

差异,大概是很多婚姻走向结束最主要的原因。我听过很多关于分手的理由,性格不合、三观不一致,生活习惯不一样……都是关于“差异。”

但“差异”真的是不可逾越的吗?或者说,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虽然不太可能——在一起生活就一切顺畅,没有矛盾和争吵。

大概也不是!

关于亲密关系中的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哈利特·勒纳有两个观点颇为赞同。

第一,  在本质上,差异并不是两个人相处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对差异的反应。

第二,  过度反应会夸大甚至固化差异。

简单来说,比如对于饮食差异这件事,一个喜辛辣、一个喜清淡,如果双方觉得这个差异可以靠每天做两种口味的菜来调和,它自然不会成为矛盾的源头;但若两个人的认知是“连吃都吃不到一起,还怎么过下去?”,这个差异显然就变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后者,显然是对“差异”有着过度的反应。当双方的认知,觉得所谓差异是不可改变、且影响婚姻质量致命的因素,便很可能死死的盯着差异不放,从而以一牵十,引发出更多的差异和矛盾。一般来讲,对于双方协同性要求越高,或者个性越要求完美的夫妻,越容易夸大差异、视其为大敌。

3

面对差异,指责、争吵或者视而不见,大概是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但这些,无一例外都是把矛头指向了对方,去表达一种或显性、或隐性的愤怒。就像我问茜,面对“周末是否要去公婆家”的问题,如何解决时,茜告诉我,通常是争吵、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的想法,然后吵累了就冷战、不说话。

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

有时候,我们太急于指责对方“为什么你跟我那么不一样”、“为什么我们很难达成一致”,这样的表达与思考方式,除了激起对方更多的愤怒,大概也无济于事。

而正如哈利特·勒纳所说:“只有当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并从自己入手解决问题,而不是紧盯着对方并做出反应时,关系才会发生变化”。或者说,不管矛盾和差异的表现形式如何,我们能够调整与改变的,始终只有自己。

同样的,我们以“茜是否要与先生回公家”为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着手开始为自己做以下几件事:

首先,为自己确定一个底线。如果不能接受两天都跟公婆待在一起,可以试试看周六一天或者半天呢?通过与茜的沟通,茜觉得每周半天与先生、公婆共度周末,那样温暖热闹的家庭氛围其实她是渴望的,而共度一整个周末则会让她感到自己的时间被侵占,继而产生或委屈、或愤怒的情绪。所以,周末与公婆共处半天是茜的底线。

其次,声明立场。与先生清楚的表达自己舒服的相处方式,比如:周六上午先生可以先到公婆家,而自己睡个懒觉、收拾收拾家务,再过去陪大家一起吃午饭。同样地,也可以清楚的与先生说明,这样安排自己内心舒适无负担,与大家相处起来也会更愉悦。

再次,接受挑战。当为自己确定好底线并清楚的声明自己的需求时,相信先生是能够理解并支持的。但如果依然面对一些不理解,比如公婆会觉得你矫情、不好相处;先生希望你更多的时间可以投入在家庭上……

这时,坚持自己的底线会显得尤为重要。耐心的与先生和公婆解释,“这样做是为了自己更舒服些,也更愉快的与大家相处。”坚持下来,先生和公婆都会更理解你的方式,远比糊里糊涂的每次为“到哪里过周末”争吵有效的多。

很多时候,我们太急于解决问题,于是轻易地选择了争吵或冷漠的方式,来面对彼此的差异和冲突。而事实上,当我们减少对对方的密切关注,告诉自己“停下来”,把最大的精力用于弄清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底线,学会声明自己的底线并持有清晰的立场,事情往往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来自不同原生家庭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带着各自不同的习惯、思维方式,其差异之大,若要说仿若来自两个不同的星球,也确实不为过。

但这种差异里,必然各有各的独特、可取之处。你若看得见美好,便是双倍的精彩;你若只盯着差异,便注定一地鸡毛。

别着急改变对方,因为,你并不总是对的。

解决差异最好的方式,不是改变差异,而是不让这种差异影响到彼此的生活。

更多亲密关系心理咨询请关注:亲密关系心理咨询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