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梵
匮乏感不仅会让人变得焦虑、充满恐慌而且连智商都会降低,几乎所有人在生活中做的那些愚蠢的决定,都跟匮乏感有关。
通常人们比较容易看清自己的匮乏感是比较外显的,比如金钱或时间的匮乏感,但在这下面还有更深的匮乏在施加作用力。
如果按照对生命的重要性的排序的话,那么应该是这样的,越底层的越重要。
金钱
时间
注意力
认知开放性/对生命的好奇和探索
内在力量感/爱的能力
所以最大的匮乏不是金钱的匮乏、时间的匮乏,而是勇气和认知开放性的匮乏。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孩子教育的文章,后台读者的有些留言类似:
“扎克伯格花几十万请保姆,我们这种普通人怎么跟他比”、“何不食肉糜”。
其实有些人会有这样的言论,确实并不意外。查建英说,没有代沟,只有认知结构沟。
我深以为然,而且不仅仅没有和年龄有关的代沟,也没有贫富、男女…沟。
因为贫穷的人可以因为其思考方式去行动然后变得有钱;
有钱人也可以因为一些思维定式做错误的决策让自己破产;
男人可以有女性视角而尊重和信任女性,女人也可以比一些直男癌患一样更贬低和物化女性。
所有的差异本质上都是意识状态或者认知结构的差别,而不是他们所拥有的身份、年龄或财富等表象上的区别。
一个人的能量状态会决定了时间在他身上的流淌之后,经由时间的累加,他的意识体最后会带入到三维空间会呈现的是什么。
本质上,每个人当下所拥有的生活,就是你过去无数次说出的语言、做出的行为、和每个时刻做出的哪怕最微小的决定所累加出来的结果。
而这些行为层面的表现底层的原始动能,就是能量状态或者说意识状态。
我记得几年前一次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一个国外的普通女性,怀孕的时候状态很差,几乎要得抑郁症。
但是生完孩子之后,开始积极的运动,自我成长,过非常自律的生活,孩子四个月的时候身材就恢复的比生产前还好。
还有她在家里游泳池边抱着孩子的照片,身材确实棒极了。
那时这种辣妈网红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第一次看这个故事,真的觉得满满正能量好励志,立刻感受到了信心!
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这篇文章,而是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有不少人说:
“还不是有钱。”
“我要是有钱请三个保姆,我也能瘦的下来。”
“像我们这种没嫁给富豪,只能自己每天带孩子的妈妈哪有时间健身。”
当我看到这些评论时非常讶异,我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就能看出文章里的辣妈家请了三个保姆的。
也不知道为什么运动塑身成功这事儿跟有钱没钱变成了因果关系,好像生活中一切问题,都是因为没钱才会这样。
没钱也是因为自己不是富二代,没嫁给有钱人或时运不济,总之跟自己都没关系。
就像有些男人也很喜欢说,她跟我分手就是嫌我没钱,她就想找个有钱的。
可是却从来看不到自己性格中的情绪化、多疑、暴躁、粗糙的生活态度才是让对方真正失望的原因。
归因方式呈现了这个人内心深层的信念系统,你是以善为基调推测别人的动机还是反之。
你是外归因,把所有的结果都推到外部的不可抗逆因素上:原生家庭不好、运气不好、市场环境不好、政治环境不好、教育环境不好……
还是会透过某种结果的发生去审视自己作为一段经验的创造者和体验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是他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生活现状包括所处的环境,反而认为是因为这种环境所以我才不得已会这么想的。
而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一刻他选择相信:
“我跟扎克伯格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很无奈我生存的世界,而且我没有选择,只能这样。” 的这种思维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倾向,就导致了ta只可能被卡在原来的生存状态中。
他们不明白的是,他眼中的扎克伯格是他创造出来的,独属于他的世界,他选择赋予“扎克伯格”这个形式有什么意义。
是榜样,或是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还是代表不公平社会的阶级符号,全都取决于我们观察的视角。
他们认为我和我所体验到的世界没有关系,是迫于环境,我只能这么想,或者说是环境才让我有这种思考方式,你们这些人没有处在我这样的环境中,所以才会有这种论调。
我做父母课程这么多年中,我见过很多父母一边抱怨现在的教育体制,一边又逼迫孩子去上各种培优班。
然后说“我知道孩子很累很不开心,但我也没办法啊,大家都这样啊。”心里知道这是错误的,但是依然决定当帮凶。
这是内心力量感的匮乏时,就会下意识选择一条看似“安全”“有保障”的道路,而这种所谓的看似“安全”的道路,可能正是把人生推向一个艰难方向。
当你不会被你的环境改变,你才具备了改变自己环境的前提。当不敢遵从与自己内心的感受时,勇气和自信并不会凭空降临到谁身上。
内心的力量感是需要不断的做有勇气的选择,一次一次练习的结果。心灵的力量就如同身体肌肉的力量一样,用进退废。
最大的匮乏是力量感的匮乏,这种匮乏会直接导致对责任的逃避。
蜘蛛侠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然而反过来说同样成立,“责任越大,能力越大。”
你愿意为生命负责的范围和深度,决定了你的力量能扩展到什么程度。讲述著名的夏威夷疗法的《零极限》的作者说:
当你对自己的生命负完全责任,那么所有你看到的、听到的、品尝到的、接触到的,或者以任何方式体验到的都是你的责任,因为它出现在你的生命里。
或者,不妨这么说:要不是从你的内在投射出来,他们原本是不存在的。因此,问题不在于他们,而在于你。
你体验到世界是经由你的视角创造而来,因为观察本身就是参与创造的过程。
当你在看你的世界时,当你在感受时当你在判断时,你就已经在创造了。
每天有无数的信息在这个世界传播流动,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进入你的视野,并更少一部分会被你关注,并且通过你人格的模式来解读这些信息。
你接收的信息本质上就是你选择的世界,你的注意力投注在哪里,你的世界就呈现出来什么样子。
根本没有一个独立于我们之外的世界存在,没有你观察的参与,你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生物中心主义》的作者兰札博士提出一个古老的哲学题,“如果一颗树倒下,没有人在场,那么那棵树会发出声音吗?”
一颗树倒下,会引发周围空气的振动,这是一种空气脉冲,耳朵这种感知器官可以接受特定频率的空气脉冲。
经由观察者的大脑处理过之后,只有观察者的意识中感知到“声音”这种感觉。所以观察者加上耳朵和大脑,是“声音”的绝对必要条件。
外在世界和意识是直接关联的,空旷的森林中倒下的一棵树产生的只是无声的脉冲——微吹的风。(甚至连感受到风也需要皮肤这种感知器官)
作者同时也写到,一定会有某些人不屑地回答说:“要是没人在场,一棵树当然也会弄出声响来。”
兰札博士说,这不过是证明他们无法思考没人在场的事情。他们的头脑发现这个难题很难解决,就竭力想象自己不在现场却又在现场的情形。
这种想象自己不在现场又在现场让我们有了世界是独立于我们之外的错觉,认为世界在没有观察者的参与下也同样会存在,甚至一个故事没有它的观察者参与创造也同样会发生。
在做个案的时候,常常会有学员问我“老师,如果是你,结婚几年后,老公对你的不满越来越多总是指责你,你会怎么做?”
或者“孩子现在很自闭,不愿意上学,对我们很排斥,如果你是他妈妈,你会怎么办?”
每次遇到这种“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状况,你会怎么办?”的问题,我总是觉得很好笑。
当然我还是会尽量满足对方,给一个答案,比如说我可能会如何沟通啊,会如何看到关系底层累积的情绪……
但更终极的真相是,如果是我,这一切根本就不会发生,没有假设的可能性。
因为这就是要求我去想象一个自己又不在又在现场的状态,当你有今天的生活现状,无论是和你的伴侣的关系,或是生命中其他任何领域,是因为你是这样的你,才会发生!
只有这样的你才会在过去做无数个符合你的人格模式的特定选择,才能把事情推动到这一步,而换一个人作为参与者,则会有完全不同的版本发生。
很可能在起始点选择就会不同,也可能中间就会很不同,无论在哪个节点做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选择,生命的路径就会开辟出一条新的可能性,都不会是此刻的样子。
总之,你遇到的这个现状,没有你的参与根本发生不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但是很多人无法接受这种理念,他们会反驳,那我的出生,我的原生家庭不是我选择不是我创造的啊。
当你变成自己命运的受害者时,其实连这种受害者的状态都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进而强化了你过去命运的轨迹。
就如同我曾经在另一篇文章里写到的:
你最初来到地球的这些已经设定好的常数,来到这颗蔚蓝色的星球,成为这个国家的人,以及生活在这个族群和他的文化中,还有选择自己的父母,并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来到地球上,其实在这样的限定范围内,注定了我们以这个个体身份能体验的范畴。
而这种范畴即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方向的指引,自由和限制是相对的,选择和被选择也是。没有限制的前提,连自由的概念都不会存在。
如何在有限制的情况下体验到自由,才是能理解自由的意义。
到底是你在选择你的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你,其实也是如此,因为最终你会发现,你和你的命运本身就是一体的。
你创造了你的命运,然后再去体验自己的命运,你和你的命运彼此互为因果。
力量感的练习就是不断在生命中去做一些超越于你安全感的尝试,一次剖白袒露自己脆弱的表达,一次旅行,尝试那些知道对自己有帮助但又不敢做的事情。
一次又一次的敞开和尝试,你会发现你的世界越来越宽广,外在世界的扩展也就意味着你的内在世界已经不同了。
作者丨周梵,两个孩子的母亲,资深沟通关系教练,幸福心理学家,自媒体平台优质原创作者,课程影响了数万家庭。著有畅销书籍《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更多关于焦虑的问题请关注:北京焦虑症心理咨询
慧心荣德北京心理咨询中心祝您生活愉快~
推荐咨询师 | ||
徐凯文博士 |
布菲 |
磊淼 |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