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太客气”的人没有朋友?

文:若杉

不知道大家身边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朋友:

你有需求他必定会尽心尽力的帮你;

一起逛街吃饭旅行,他也一定以你的需求为主;

你若帮他一点小忙,他必千恩万谢,一定想办法还回来;

你们一起聊天气聊明星聊八卦,但一旦你吐槽起某个你们共同的朋友,他便抿嘴一笑,淡淡的说:“他呀,其实人挺好的”,你立刻闭了嘴不知道接什么好……

每每想起来,你都就觉得他善良友好宽容大度,但说到做朋友,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中间隔了层纱,始终走不近他。

人际交往需要吵吵嚷嚷的烟火气

我的来访者小冉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来访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孤独,没有朋友”。

小冉24岁,一看就是个标准的乖乖女,长头发,小眼睛,说话声音低低的,像是怕吓到我。来访几次基本上都是提前半小时就到等候区等着,仅有一次因为交通原因迟到了几分钟,都道了好几次歉,尽管我一直回应“没有关系”,还是能看到小冉脸上挥之不去的歉意。

起初我确实不明白,这样乖巧得体的姑娘,为什么会没有朋友。但故事听多了,也便慢慢听出了端倪。

小冉大学毕业,跟一个女性朋友合住在一起,两人一起吃吃玩玩,但一旦有什么伤心事儿,小冉必定躲起来,看看电影,悄悄的哭一场,然后以一张笑脸面对朋友。相反地,朋友有事儿,比如最近为情所困,她必然全程陪伴,做起无微不至的知心姐姐来。

朋友请小冉吃了一顿火锅,按照小冉的习惯,一定请回去,但因为月末手头紧,小冉硬是帮朋友做了一个礼拜家务。

我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小冉说:”不这么做,心里不安,没有人有义务对自己好。”这话是没错,但总觉得听起来心里酸酸的。

想来人与人的相处还真是门技术活,你若张扬跋扈,事事想占尽便宜,必然没有人愿意与你做朋友;但若是太过客气,打破了相处平衡的天平,便也成了阻碍友情发展的绊脚石。

试想,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只听你讲自己的事儿,却从不袒露心声,你还敢跟她做朋友吗?或者像小冉一样,吃了人家一顿饭,就卑微的给人做起了保姆,下次哪儿个朋友还敢对她好。

人际相处,需要体谅包容照顾,更需要嬉笑怒骂和吵吵嚷嚷的烟火气,因为那才真实啊!

“太客气”的基因来自原生家庭

小冉的“客气”是有家族基因的,小冉妈妈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姐妹三人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也常常聚会,但聊得事情不过是东家长李家短,或是最近哪个电视剧比较火,对关起门来的自家事儿必是绝口不提。

三姐妹个个都挺孝顺,想把外公接到家里来住,但外公不愿麻烦别人,执意不肯。单独住且不说,就是哪个女儿买袋米给外公,外公也必问清楚了,把钱给女儿们。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小冉自然而然的学会了为别人着想,只付出不敢提要求。可是她真的不希望别人为自己做点什么?当然不是。只是习惯了忽略自己的想法而顺从别人,心理学上,把这种类型的人叫“讨好型人格”。

他们脆弱敏感,极易体察别人的需求与予以满足,不是没有需求,只是不习惯用语言表达,希望对方能如自己般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并予以帮助;

他们害怕自己为别人“添麻烦”,在获得了别人的帮助时总会受宠若惊,感觉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别人的帮助与恩惠。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很少会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总是试图在别人面前营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没有攻击性”‘的好形象;

他们在社交中表现得很“神经质”,因总会担心自己会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印象、说哪些话合不合适、为对方考虑太多等,却使得自己在社交交过程中无法坦然的表现自己,给人留下“不坦诚、不自然”的状态。

而这些,都是小冉很难交到知心朋友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无条件的爱”,在满足别人的期许时才会得到夸奖和肯定,久而久之,便习惯了按照别人想要的自己而生活。而对小冉来说,更多了几分在家庭中习得的意味,小冉的妈妈、外公,大概因为懂得为别人着想、做事妥帖得到了很好的社会评价。到小冉这里,便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良好评价。

因此,小冉没朋友不是因为不懂得彼此照顾,而恰恰是因为照顾过了头,失了真切!

更多个人成长心理咨询请点击:北京个人成长心理咨询

慧心荣德北京心理咨询祝您生活愉快~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优质内容:huixinrongde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