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本质是感受交融【游涵说】

文:游涵

据观察,大部分夫妻不和均缘于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有误,那就是夫妻关系的本质。

错误定位导致的费力不讨好

王哥和王姐本来自两个不同家庭,就像两棵完全不同的树被嫁接到一起,其实二人相互并不完全相融,他们有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判断评价,包括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定位。

比如王哥抱怨王姐不理解自己在外面的辛苦,他说一心只是为了这个家,拼命去挣钱,回家得到的只是一张酸脸……他的家庭关系里很可能存在着一种隐形的夫妻定位:我是客人来住店,给宾馆付了这么多钱,还得不到最好的服务。

那么这个定位被妻子收到,所以王姐很可能会说:“我不是侍候你的老妈子,不用成天看你的脸色。”

因此,任凭王哥如何疲惫,因定位的原因,二人总是合不上拍。换言之,如果他们定位合理,就算不那么辛苦,王姐也会给他一份温馨的感觉,因为王姐感到了先生的尊重。

反之,王姐或许也总抱怨王哥不理解她对家庭的付出,因此将“付出”总挂在嘴边,其实这就是问题的根源,因为付出这个词有“需要回报”的意思,那么打工仔或下属的关系就有可能被强化,进而总觉得自己“挣得少”就呈现出来。

因此古人“相敬如宾”,它并非指单方面视对方为客,而是二人都把对方当作宾客,那么就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主人,就像有些国家的两党相互监督,交替执政一样,虽然夫妻关系不存在几年一任,如此也易形成民主社会

同样,有的女人在对男人表达时,更像是在呈现对一棵树的依赖——你要让我依靠,乘凉,摘果——这就是“我爱你,我要依靠你,你要靠得住!否则你就不是个男人,令我失望。”

“而如果我生气了打你两下,要知道我的手疼(而你不该疼)……”这就是“你要疼我、迁就我,宠着我”。

而当这棵树有血有肉地表达自己也有感觉时,关系就会出现问题(因为物化),就如同上述王哥和王姐一样,只是当初的定位原因,才导致今后的矛盾频生

夫妻关系如交替执政

严格上说,所谓的爱情,只不过是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加了个封条,再盖上印章,越难于经营,就越用个美丽的标签加以约束——因为夫妻难做,所以以各种千古美谈等问将二者拉到一处,教他们如何平添出所谓的情谊。它并非天生具有,只是一种后天人为,是被缔造出来的发明和专利

所以实际上,夫妻关系是这个社会上最实际的关系,它不像亲情骨肉一样无条件,也不像同事、领导那样有面子,它是一种介乎于亲情与交情之间,又必须高于此二者的社会关系,因此经营难度极大,分寸和距离极难把握。因为难度最大,所以最奢侈的成果之一就是生育子女天伦之乐

老实讲,大部分中国家庭真正的总经理,无论有形无形,应该是女人,就像王朝的宰相,而许多朝代的皇权是被架空的。因为有些宰相实在能力太强,于是大家把权利交给如张居正或曹操那样的宰相(张居正时代叫内阁大学士,曹操叫丞相,其实就是宰相)。

在此并不是在讲历史,只是在表达男女分工。家庭若比喻为国家,宰相每天处理的各地公文和奏章要远多于皇帝,而当皇帝不合理时,宰相还有权驳回皇帝的批红,拒不执行。因此你很难说谁大谁小,只是名称不同,分工协作,共同经营国家而矣。

但不能说皇帝和宰相一定是好朋友,他们也不会把各自的家庭经验带进关系里,要求对方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负责。

合理的夫妻关系,是平等和动态,这对于太习惯了君主专制的中国人来说,极为不易,所以家里必须设立一个主子,有时候是老人(太上皇),有时候是先生(皇帝),有时候是妻子(太后),这样才会令大家感觉安全与合理,因此家庭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就算是商量,也只不过是呈上奏章、宣布圣旨或懿旨。

爱情的本质是感受交融

大树、奏章、圣旨、懿旨……这里面唯独没有感受!因此就事论事便成为许许多多家庭的交流方式,包括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和隔代之间,大家太习惯用成绩和生计说话,这就是所谓的过日子,所谓的安居乐业

这就要回到那个被称为爱情的学问了,它的核心就是感受没有感受的交流,便没有爱情的内容,就像没有奏章的乐队,甚至可以说“你并不爱他”,如果强说爱,也只不过是对亲情的投射或对大树、圣旨的依赖和抱怨——你是对物,不是对人。

对人,是“你累,我用身心感受到同样的累”,“你有压力,我也感受到同样的脆弱与无力”,“你挨打受罚,我的身体和心灵也感到疼痛与羞辱”,“你付出劳动和汗水,我也能感受到那个疲惫与责任”……

这里没有评价和判断,只是感同身受,是让对方感到“你对我很重要,所以我会珍惜你”的学问,而最该珍惜的绝对不只是衣服和食物,那是对宠物都能做的事,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需要最多的是感受的交融

有了感受的交融,才有权谈及相爱——轻视成绩,重视感受时,才有资格称爱孩子;同样,轻视名利,重视感受时,才有资格说爱配偶。

而如果只重外在而忽略感受,关系的能量便被阻塞,再大的潜质也发挥不出来。而得到同感和体恤的对象,则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因此那些看似越大越有出息的孩子,其背后很可能有那种能够与之交流感受的父母,那些越活越强大的人,很可能有那种与之交流感受的配偶,或TA本身就具备接纳自己感受的能力。

爱情过成亲情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当父母要孩子来陪时,多半会说“我给你做了你爱吃的……”,还有许多关系里,吃成了洽谈合作和拉近关系的主要方式,于是,吃成了主体,其它都是附产品,隐含的意思用口腹之欲控制关系

严格上说,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交流层面,将对方物化而不谈感受。感受的交流是“我现在感到孤独,需要你的陪伴,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过来跟我说说话,顺便吃顿饭,因为我最了解你最爱吃什么,最关心你的身体!”或者“我感到和你交流很愉快,所以你若有空,我还想见你,顺便喝杯咖啡”……

这时,陪伴能缓解孤独,让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需要,引申为家庭责任和存在意义。愉快让我们拉近距离,彼此欣赏让双方感到被关注和被需要。而吃喝成为了附产品,便有别于被豢养的宠物关系

因此也不要一味地说孩子啃老,有时候,孩子被迫像宠物,那是被家长的习惯表达硬逼出来的讨好。而如果家长能客观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也会学到,长大后当他们成家,自然也会在太太下厨时,去打打下手;先生疲惫时,会促膝谈心;孩子难受时,会呈现怀抱;对方无力时,会给予鼓励……

他们毋须以一桌酒席等大成本去表达内心的需求,只需一个陪伴和理解的语言和动作,便可为关系提供更多的动力,这才是所谓的爱情过成了亲情,它的前提,是亲情里不能有名利,只能有感受。

周一,赴美心理作家游涵与您分享禅、分享心理、分享育儿。

不要忘记来看哦~

更多关于北京家庭关系心理咨询的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uixinrongde

欢迎大家给我们多多提意见,私信或者留言给我们你的反馈,不胜感激!

希望可以做出你越来越喜欢的微信~

同时,我们的小院分答也会照常进行,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们发送消息~

最好别忘了再点一个关注吧!~



推荐咨询师

晓晖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