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一个心理咨询师,不能适合所有的来访者
成熟的咨询师会选择来访人,会根据情况来考虑是否接受这位来访者,与他建立真正的治疗关系,如果咨询师并不打算接受他,就不去触动那些深层的东西;如果接受你,会主动与他讨论复诊时间,给他预约和讨论费用等问题。当然,咨询师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当事人,而是受自己专业和所受训练的范围限制。有的医生会判断当事人的求助动机,如果他觉得当事人准备不够,或者动机是要为自己的问题合理化,或者把问题的责任推给别人,那么心理医生不会那么投入,他会给你一些必要的扰动,然后等待咨询的时机成熟。
咨询室里,心理医生只分析当事人,哪怕你一直在抱怨社会,抱怨他人,心理医生感兴趣的是你是如何在表述问题,你刻意要扮演什么人,你在回避什么,是否是不做决定也不想承担责任,或者你在宣泄什么样的情绪……等。至于别人对你做了什么,心理医生一点也没有听见,也不会形成什么印象。有些丈夫,觉得太太来看过心理医生了,担心医生对婚姻问题已经有了先占观念,于是不愿随太太前往。其实,医生非常渴望听到丈夫的声音,要帮助太太走出困境,没有丈夫的参与要困难许多。
可能不会让你一直感到满意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有一种误会,觉得就像咨询师和来访者坐在一起分糖果,大家一起乐呵呵。其实,咨询师很可能不会一直让你感到高兴、满意。在咨询的准备阶段,也许你会有好感觉,那是医生要和你建立咨询关系,等到了治疗阶段,由于医生的扰动,很多被你压抑了的痛苦体验会再现,你会有一段时间陷入心理紊乱,性格也会有些退行,希望依赖这个医生。这个阶段很重要,把压抑的情结释放出来,经过处理,整合,重建,人的内心可能就获得新生。
有些咨客,感觉不好时以为是心理医生没有水平,于是自动脱离了。他们失去了自我觉察、分析、更新最好的时机。事实上,咨询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讨论与咨询师的关系。不少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对咨询师有意见,比如认为咨询师对他不够关心,或对咨询师的某些言行感到愤怒、不快,但却不敢暴露出来,怕把咨询师得罪了。这样一来,咨询就缺乏坦诚,治疗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其实,这些感觉是非常重要的,要随时让咨询师知道,以此来调整治疗关系。
德国一项调查,长期的精神分析中(超过2年),有80%-85%的人对咨询感到满意,而中、短期疗程,只有70%的人对咨询感到满意。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字,也许因为,长期咨询能使来访者有机会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觉察和改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而短期治疗,只是较浅层面地解决一些问题。
你是水,咨询师是船,水涨才能船高
一旦形成了治疗关系,你必须投入,主动地坦承你的困惑与问题。不是干等着咨询师来做什么。如果你不投入,咨询师就只能等待,他是被动的,从属的。
投入的另一个方面是:一旦你决定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就要拥有心理学头脑,在生活的每时每刻保持努力地觉察和分析自己,寻找不一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接受不一样的视觉。这些工作不仅在诊室里做,更要在生活里做。当你面对咨询师的时候,要告诉他在新的方法和视觉下,同样的情景不同的内心体验和效果,这样才能和咨询师形成良好的互动。
其实,心理咨询成功的关键是咨客自身的准备、内在成长的动力、咨询中真正投入的程度。水涨船高,水就是咨客群体,船就是职业心理咨询师。
推荐咨询师 | ||
![]() 王中会 |
![]() 布菲 |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