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摆烂/摸鱼/躺平是性格使然?心理学解析职场倦怠的3大性格根源
弗洛伊德说过“人生最重要的是,去爱、去工作”。
“工作”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获取工资、维持生计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的关键途径。通过投身工作,我们将自身的能力、才华与创造力尽情施展,在社会化层面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以更丰富的维度塑造了独一无二的自我身份与角色。
然而,当今这个时代,“工作”的含义不仅局限,还往往容易职业倦态。
有研究发现“摆烂/摸鱼/躺平”有性格基础的。
研究者将“摆烂/摸鱼/躺平”现象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高水平的情绪耗竭、低水平的个人成就感、无个性化感受。而这三个部分相互独立又彼此相关。
用大五人格测试研究三个维度后,发现:
1. 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现象与人格特质外向性呈负相关,与神经质特质(比如内心戏多、容易想太多)呈正相关。
某人更常体验紧张和沮丧感,因为ta担心自己无法维持过去的工作水平,而ta倾向于把事情憋在心里,时间久了在与焦虑作斗争时更感孤独,由于这个原因,ta容易过度谨慎或贸然行动,而不考虑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全部后果。
2. 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表现(理性到冷漠)与人格特质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宜人性特质(比如,随和、善解人意)呈负相关。
某人尝试用完全理性且摒弃自己个性化的方式应对工作,那么时间久了,会使ta对周围和自己产生一种不认识的陌生感(真的成为了螺丝钉)。
3. 个人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被发现与人格特质外向性呈正相关,与神经质特质呈负相关。
某人性格外向、善于交际,但若看不到自己工作交付结果的反馈,久而久之自我评价为无能和缺乏成就感,体验到一种广泛性的焦虑和不安感。
综上“摆烂/摸鱼/躺平”有三种表现表现形式,分别是过度内耗(如压抑焦虑、自我怀疑)易陷入疲惫、工作上剥离感情的螺丝钉(自我疏离)、动力满满但缺乏价值感反馈(如看不到交付成果)。
而在这三种表现形式里,神经质特质是“摆烂/摸鱼/躺平”的核心因子,外向性与宜人性发挥保护作用。也就是说:
内心戏多、容易想太多(神经质特质)的打工人适合有明确、清晰流程的岗位;
剥离情感(无个性化特质)的打工人需要有温度、情感流动的滋养;
社牛(宜人性特质)需要看得见「人际价值」的工作交付。
凡涉及到人格特质,仅仅花更多的时间来放松,或不断尝试各种工具性练习,可能并不是有效的方式。反而可能会因与主流趋势的不同,让我们体验到某种被边缘化的无力感和异类感。
若职场的你困在了“枯竭”状态,给自己一个机会走入咨询室,你值得被看见、被理解。
猜你喜欢:心理学知识 沉迷游戏心理咨询 心理学效应 北京心理咨询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亲密关系心理咨询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培训 高考心理辅导 北京EAP咨询
推荐咨询师 | ||
![]() 布菲 |
![]() 夏川 |
![]() 王洋 |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