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你正在因为怎样的理由而无法停下?
莉莉是一名典型的职场人,她的工作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都忙于项目管理和团队协调。然而,即便是在她期待已久的年假+法定长假期间,工作的影子也始终追随着她。
莉莉原本计划与家人一起前往海岛度假,享受阳光和海滩的宁静。然而,就在收拾行李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一个新建立的工作群打破了这份宁静。她发现一个关键项目的进度出现了问题,需要立即协调解决。莉莉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打开了电脑,开始远程处理这个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里,尽管身处美丽的海滩,她的心却始终无法完全放松。她不得不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查看群消息,生怕错过任何与工作相关的信息。甚至在与家人一起游玩时,手机也始终不离手,担心错过任何紧急的消息。
或许你对莉莉的情况并不陌生。其实,许多职场人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人们可能出于责任感、完美主义、对职业身份的认同,或是技术便利等原因,难以在假期中真正放下工作。这些内在与外在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大的驱动力,让当下时代中大多数的我们,即使在休假时也难以完全脱离工作的轨道。
当谈论起是什么让人们难以在假期中脱离工作时,这些驱使人们持续工作的常见因素最容易被提及:
1)责任感与完美主义:一些人对工作的责任感极强,追求完美,担心自己不在场时任务无法顺利完成或出现问题,这种心态让这类人难以放松。
2)职业认同:有一些认为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是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的体现。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停止工作也意味着失去了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3)焦虑与不确定性:面对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如项目截止日期、职业发展周期等),人们可能通过持续工作来缓解这种不安。
4)技术便利: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平板电脑还是手机传输链接网络,通讯工具技术便利使得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即使在假期,工作信息也能瞬间到达,从外部促使人们不断响应。
5)社会文化压力:某些文化背景下,过度工作被看作是勤奋和成功的必经之路抑或是象征,而这种观念无形中鼓舞了人们即使在休假时也要保持“在线”状态。
Part 2
为什么人们很难说服自己离开办公桌,拥抱假期?
我们发现,难以说服自己停下工作的原因,通常会涉及多个认知与情感因素:
1)认知扭曲:包括全有或全无思维,例如,认为一旦放松,所有努力都将白费;过度概括,例如,将一次小的失误视为全面失败的前兆等等,这些扭曲的认知模式会让人们难以接受“暂停”的概念;
2)恐惧错过症(FOMO):社交媒体和行业信息的不断更新,人们害怕错过重要信息或机会的心理愈加明显,这让人们即使在休息时也保持着高度警觉,甚至难以感到放松和休息;
3)控制欲:在工作领域的控制行为可以很容易给人们带来安全感,而放弃这种控制意味着人们需要面对未知和不确定,很多人表示这对于自己来说并不容易;
4)习惯与自动化:长期的工作习惯会形成自动化行为模式,即使在假期,我们长期形成的习惯也会促使我们不自觉地处理工作事务;
5)逃避心理:这一点常常很难被人们觉察,持续工作可能是对家庭责任、个人议题或其他让自己感到心理压力场景的逃避,人们更容易躲在工作中,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相对熟悉且可控的环境。
Part 3
如果你察觉到了难以享受假期的心情,正在影响你的生活……
当个体难以享受假期心理状态开始影响生活质量时,通常会出现以下表现,如:持续的焦虑与紧张(即便在度假中,也难以摆脱对工作的担忧。) 、不良的身体反应(如失眠、消化不良、头痛等,这些都是压力累积的身体反应)、情绪波动(易怒、情绪低落或烦躁不安,对家人朋友的耐心减少)、社交退缩(宁愿独自处理工作邮件,也不愿参与假期活动)、缺乏满足感(即便完成了大量工作,也感受不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反而更容易感到疲惫。)
如果你发现了你的生活有上述的影响,或许你需要特别关注以下想法,并做出一些调整:
“我必须随时待命”:尝试去认识到这种观念的不合理性,学会设定自我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休息是懒惰的表现”:尝试去挑战这一观念,让自己充分理解休息是高效工作的前提。
“我的离开会让团队陷入困境”:重新评估实际情况,相信工作伙伴的能力,学会信任与放手给自己空间。
“我无法放松,因为总有事情要做”:尝试去识别并接受“足够好”的概念,学会给自己留出一些空白时间。
Part 4
当你想要获得“有效休息”时,
如何设计一个真正能够恢复的充电假期?
设计一个真正能够促进身心恢复的假期,需要策略性地规划与执行:
1)明确界限:在假期开始前,设定好工作与休息的界限,比如关闭工作邮箱、微信通知,告知工作合作伙伴你的假期安排及紧急联系方式(如果有必要的话)。
2)制定休息计划:根据个人兴趣制定多样化的活动计划,包括户外活动、阅读、冥想、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等,确保活动符合个人对于休息的身心需求。
3)实践正念冥想:通过正念练习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学会在当下找到平静,减少对未来的过度忧虑。
4)设定“无电子设备”时段: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享受真正的宁静。
5)反思与自我关怀: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自我反思,识别并处理工作中的压力源,同时关注个人需求,进行必要的身心调整。
6)逐步退出与回归:假期结束前,逐步减少娱乐活动,为回归工作做准备,但避免立即陷入高强度工作状态,给自己一个缓冲期。
真正的假期或许不应是工作的延续,而是身心的充电站。希望如果今天还在工作的你,可以考虑开始制定一个休假计划,以更加饱满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记住,高质量的休息是高效工作与幸福生活的基石,祝你假期快乐。
猜你喜欢:心理学知识 沉迷游戏心理咨询 心理学效应 北京心理咨询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亲密关系心理咨询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培训 高考心理辅导 北京EAP咨询
推荐咨询师 | ||
磊淼 |
吴兵 |
洪颖 |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