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住了,我想重新出发|一周全球心理学新鲜事(2024/09/23)



本期导览

01 被困住了,“我”想重新出发

02 “对不起”可能正在被滥用,你经历过焦虑的道歉吗?

03 单身式恋爱

撰稿 |Litta、木马

编辑 |栗子

01 /

被困住了,“我”想重新出发

若此时你:

厌倦了让步和迁就;

对现状有种普遍的不满意而感到愤怒、烦躁;

没有实现的理想工作,没有完成的教育,没有经历的冒险,尽是丧失和被忽视的体验;

能力、天赋和创造力都闲置或耗竭,感觉失去与自己的联结;

用当下的感受质疑过去的种种选择和决定......

这些加在一起,让你对自己感到厌倦,希望全新出发。

当你不想重复过去,想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活,并展开新篇章时,这是种个人的进化,也是你选择不继续压制自己的真实需要而去满足的自我关爱。

下面4条建议可能有助于你的重新出发:

1. 总结与反思。为了避免被怨恨和日常烦恼所吞噬,深呼吸几次,开始审视你当前的生活。避免将过多能量放在抉择具体事情和细节上,比如更好的工作、更大的房子、大学学位,而是反思这些事情背后是在表达着你需要什么,比如感觉有创造力、被重视、热爱。

2. 与自己对话。选一个舒服安全的时间与空间,和自己谈谈我的生活中缺少什么,我理想中的未来是怎样的,以及具体的改变。这有助于你感到被倾听,并将最需要的东西带入自己的生活。

3. 整理自己的重要关系。重新谈谈你们对未来的愿景,同样的渴望和愿望,若彼此愿景不同该何去何从。有一个关系计划,这样你就不会感到被困住。

4.寻求真诚的支持。你准备新的开始时,并非能得到所有重要他人的支持,毕竟你的选择对ta的价值观来说是种威胁。你可以向支持者寻求帮助和情感力量,也可以选择新的关系来获得。

成年后,无论何时我们想重新开始,此时我们的内心变化都像极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但我们可以学着做自己足够好的养育者,此后都在重新出发.....

02 /

“对不起”可能正在被滥用,你经历过焦虑的道歉吗?

“对不起”这个词有很多用法。有真诚而发自内心的道歉,我们也知道那种带有讽刺意味的道歉,像点燃器一样助长争论(“真对不起,我不能读懂你的心思!”)。别忘了那种敷衍的“对不起”——你常常不情愿地说出来,只是为了结束谈话。当然,我们都能指出那种从未出现的“对不起”,尽管它是被期待和应得的。

焦虑着说出“对不起”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安全行为,这指的是我们用来缓解焦虑的短期解脱技巧。人类的安全行为包括回避和逃避反应(例如,拖延、冷处理)、仪式(例如,检查、复习)和寻求安慰。

安全行为本身并不是问题,但当它们被反复作为一种应对策略,如一个同事因为完美主义或冒名顶替综合症,而焦虑于他们的工作是否达标而不断道歉时,这种道歉提供了暂时的解脱,好像是预先给予自己一个缓解,以防对方判断他们的工作不合格,但实际上是不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的。

焦虑的道歉通常与我们担心别人的评判以及这种评判可能带来的后果有关,比如负面情绪(例如,尴尬或羞愧感)或糟糕结果(例如,被甩、被解雇)。例如,我们可能会担心上级对我们的表现评估而提前对老板为我们刚提交的报告过度道歉。

但如果我们不去采用长期策略(例如,接受、学习、解决问题、认知重评)来处理让我们感到焦虑的根本原因时,因为负强化,这些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一种破坏性行为增长,让我们更可能持续使用这种行为作为缓解策略,而不是真正去解决问题。

长期以往,这种行为会无意间削弱我们的自信程度,无论是关于工作、约会还是家庭教育。

而当我们出于恐惧和焦虑反复道歉时,其实我们也正在增加他人由于疲惫和怨恨而真正的拒绝我们的可能性。因为当他人接受焦虑的道歉时,也间接传达了一个信息,即焦虑的道歉是合适的,他们参与了负面强化的循环,也和我们一同加剧了这种行为发生可能。

那么,我们如何减少焦虑地道歉呢?

其实减少焦虑性道歉的最大障碍之一是自我觉察。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这个行为已经如此自动化,以至于我们甚至无法察觉自己何时在这样做,或者是等到它自然而然地溜出嘴后才意识到。寻求一两个值得信赖的朋友的支持是个好主意,他们可以在听到时温和地指出这一点,以促进自我意识的觉察。

需要知道的是,焦虑的道歉本质上是强迫性的,而真正的道歉则是经过深思熟虑和预先考虑的。一旦我们有能力提前抓住焦虑的道歉,我们就能判断何时去道歉是合适的。

自我意识也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识别最常出现的时刻来提前预判这种情绪,比如在那些可能被他人评价的高压场合(例如,向自己喜欢的老师提交期末作业)。当我们进入这种高风险的情境时,我们可以提前保持警觉,甚至在焦虑的道歉开始之前就将其暂停。

而作为被道歉的人,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些支持——以中立、不强化的方式回应焦虑的道歉。例如减少或消除那些安慰性的回应,比如“没关系”、“别担心”或“没必要道歉”。尽管这样做感觉很自然,而是可以代替为,“我听到你在向我道歉,我能够感觉到你的焦虑,是不是有什么事让你很担心?”以促进面前这位伙伴的自我觉察,帮助其做出正确的选择。

03 /

单身式恋爱

有这样一个群体,ta的所有关系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模式,就好像ta的生活很少受任何形式的牵绊,就好像ta总是知道自己想要和不想要的是什么,就好像ta是那么的独立与自由。

当深入的走进ta的内心世界时,会发现:

ta不喜欢接受或表达身体上的爱,比如亲昵的触摸;

ta缺乏对伴侣的关注,即使同处一室时也是如此,ta更专注在自己的世界;

ta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比如喜欢做白日梦;

ta即使和伴侣在一起,可彼此精神上处于不同的空间......

有研究表明,在他们的关系中体验到较少依赖性,而这种少依赖的模式有着悄悄退出关系的功能:

  • 这是一种渐进式的脱离关系,如果不加注意,会慢慢侵蚀彼此系在一起的情感纽带。亲密关系间的承诺若仍然存在,这段关系可能会持续下去,但悄悄的退出预示着对关系的不满意(Barry等人,2008)。

  • 也可能是测试结束关系的可能性方式之一。在这个目的下,少依赖属于退出战略的一部分。而情感分离,比如情感上的冷淡或冷漠,是婚姻破裂过程中的一个早期的关键步骤(Bohannan, 1970)。

  • 关系不是ta的首要重视,他们有更重要的目标,比如工作、个人生活。这种状态下,无形中也轻轻地降低了关系另一方的参与度,关系满意度逐渐降低。

当我们的关系里遇到这个群体时,一方面能更多的真正理解ta这个人,另一方面也给我们自己和这段关系一个选择,意识到ta在关系里的平行状态不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是否能接受这种关系状态。

猜你喜欢:心理学知识 沉迷游戏心理咨询  心理学效应     北京心理咨询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亲密关系心理咨询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培训   高考心理辅导  北京EAP咨询



推荐咨询师

吴兵

朱悦

洪颖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