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院士开讲》在第十期栏目里,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作主讲嘉宾。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人类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类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少要持续20年以上。到2021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增加了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失眠患者可能增加了几亿,给人类的心理健康带来了重大影响。”
陆院士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理健康评估的定义,总结一个完美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对工作有兴趣、能够认识自我、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保持良好的人格的完整,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能够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陆院士强调焦虑与抑郁障碍是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之所以最后发展为心理障碍是源于问题初期我们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和不重视。“若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超出个体承受能力或危及生命时,需及时就医”有很多因饱受情绪痛苦的人们来到咨询室或精神科求助时,最想得到的帮助是让咨询师或医生帮助自己解决情绪问题。“解决”情绪问题的常见含义有不想要情绪、不要受情绪的一点影响,这种诉求可以理解。

可这种诉求背后是把情绪视为“敌人、对手、完全的破坏者”后,表达自己想要理性主义甚至圣人:- 当一个人过于理性或只有理性时,对ta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可能有帮助,但ta在需要感性的关系上是不懂嘘寒问暖的,看世界也最多只有黑白灰。
- 圣人是普通人历经磨难后觉察与接纳的境界,圣人不是没有情绪痛苦、圣人也不是事事都能洞察先机,和所有人一样走的是尝试、反思与领悟的积累路。
陆院士强调情绪是我们心理健康的基础。每种情绪包括被标签为消极的情绪,都需要被看见,“遇到不喜欢的事适当的表达愤怒有助于释放压力,而过度的愤怒情绪化会导致一些过激行为”。每种情绪都有意义,比如悲伤能让我们富有同情心,产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更深刻的理解和接纳。每种情绪背后都表达着我们的需求和愿望,例如嫉妒是我们提升自我的需求。关于情绪调节,我们国人整体水平都有待提高,有不少人都不明白何为感觉、怎么描述自己的感觉。以苹果为例,苹果给我的感觉是红的、圆的、摸起来光滑的、尝一口是甜的脆的酸的,而不是我是否喜欢吃苹果、苹果是如何到我这的这类认知评价性表达。当你自己都无法表达自己时,别人也很难理解和提供帮助。“情绪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要良好的调节情绪先要不去压抑和仇视它。陆院士讲到,全球至少有3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在中国是7%左右,部分欧美国家发病率超过10%。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心情不好,抑郁情绪昼重夜轻,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有自杀想法、计划或行为。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感觉不到开心与满足感,会自责自罪、思维迟滞与焦虑紧张。常会伴有睡眠问题、饮食及体重问题。如果持续两周以上,一定要找医生看。”陆院士强调,很多心理疾病的治疗效果都很乐观,比如抑郁症。青少年、退休老人、独居的人,还有产后的女性,都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需多加关注。01识别心理问题的信号,相信身体给我们的信号,比如心慌心悸、胸闷、胃胀胃痛等。02学会调节情绪---体验情绪、觉察情绪的变化、适度的宣泄情绪、探索情绪的意义。希望我们能逐渐像重视身体健康那样重视心理健康。躯体上的疾病能够随着医学的进步有所突破,可心理问题却不是。每个人的基因、成长环境与经历造就了我们的独一无二,所以通用的药物治疗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与其发展为心理障碍的为时已晚,不如从现在开始学着照顾和爱自己。
猜你喜欢:心理学知识 沉迷游戏心理咨询 心理学效应 北京心理咨询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亲密关系心理咨询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培训 高考心理辅导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擅长处理--婚姻情感、亲子教育、家庭关系、情绪压力、个人成长、孩子厌学、职场人际、抑郁、焦虑、强迫、两性等方面心理问题。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如您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些困惑,可以联系我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