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那么迷信,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超自然力量?

提到“迷信”两个字,大多数人会把它跟“封建”联系在一起:春节/清明节/中元节,要不要给已故的先人烧烧纸、摆点贡品?
笔者认为,这些不能简单的定义为迷信,甚至这当中所包含的诸如阴曹地府、奈何桥之类的古老传说,它们更像一种文化惯例,烧纸的人不见得信奉那些“迷信”的故事,只是在进行一项缅怀先祖的仪式。
(不过烧纸确实污染空气,而且会提高火灾风险,换成鲜花会更环保、更安全。)
本篇所界定的“迷信”,指的是“盲信”:不假思索的、不经过理性检验的全盘接受,特别是对于那些超自然的“怪力乱神”,或者明显没有因果关系的“魔力”。
从这个角度讲,那些被人们迷信的事物,其涵盖面可以很宽广,从鬼压身到外星人再到绿豆治百病,万物皆可迷信。
迷信甚至不一定需要与宗教有关,只要某种事物可以填充人们的未知、提供一种能带来安全感的解释,那么它就能成为迷信的对象。
也许有些读者会想到“迷信科学”,这里笔者倾向于认为,所谓的“迷信科学”指的是迷信“科学研究的结论”,那同样是一种不假思索的、不经过理性检验的全盘接受。
而科学本身,是充满质疑精神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人类的理性来证实或者证伪对现象的解释,所以“科学”是一种与“迷信”互斥的方法论。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迷信?是不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愚笨的人、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容易神神叨叨的?

01么样的人容易迷信

先说结论:都不是。
心理学家早就想到了这些常见的因素:学历、年龄、智力、信仰……但是在研究中,这些都不是能有效预测迷信的因素。
唯独有一个因素,在迷信者与不迷信者身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分析性思维(analytic thinking)和直觉性思维(intuitive thinking)。
分析性思维缓慢、严谨深思熟虑,往往需要我们有意识的维持思考,分析性思维也更强调符合现实、逻辑自洽。
直觉性思维则要迅速的多,不过它并不是“拍脑袋”,大脑会本能的把当下的实时经历与过去的记忆相比较,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直觉性思维非常依赖经验,如果你在某个特定领域有大量的经验,大脑就会有更多的信息可供与当下的情况做比对,从而让你的直觉比缺少经验的人更可靠,这也意味着直觉是可以随着经验而改变的。
分析性思维与直觉性思维并不是相互矛盾的一对概念,人们会同时使用这两种思维方式。
比如你去爬山,突然一阵风刮过脚边的草丛,你打了个激灵:不会有蛇吧?直觉性思维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开始运作了:也许你的记忆里保存着关于“草丛”“蛇”的信息,或者是你亲眼所见、或者是听父母讲过,在那个当下,你的大脑自动激活了这些信息,让你变得警觉。
另一方面,你开始思考:这个季节是蛇出没的季节吗?这一带的蛇通常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这座山之前有过关于蛇出没的报道吗?我是不是有点大惊小怪了?分析性思维后来居上:动用理性和逻辑分析,评估自身处境下的真实风险。
回到迷信这一点上,心理学家发现以直觉性思维为主的人,倾向于相信超自然现象的存在,他们的分析性思维能力较弱,或者不习惯采用分析性思维。
分析性思维则与迷信观念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那些习惯用分析性思维来看待事物的人,往往不太可能相信各种“神迹”。

02么处境下容易迷信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一类观念或者行为,并不仅仅是源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它还是情境的产物。
我们在评估一个人的时候,会倾向于把ta的行为归因于ta的人格:看,那个人就是迷信的人,所以ta才会相信这些事情。
但这个人也许并不是你所以为的那样,是个“迷信的人”,而是遇到了一些特殊的事情,让ta变得与以往不同。因此在分析迷信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把情景信息补上。
最容易让人变得迷信的,是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事件、人们丧失了掌控感的时候。
比如,炒股套住了,还要跌多少呀?什么时候才能涨呀?这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情境,平日里严谨理性的人,可能也会在家里摆满菩萨、貔貅,生怕哪个家具摆的位置不对而影响了财运。
再比如,重大的考试,有去地铁站打卡的,有拜弗洛伊德的,还有拜奥特曼的...
此种状况下的人们也会变得更容易盲从,比如随意的听信某些“财经大师”,或者给那些宣称掌握试卷答案的人打了钱。
在面对一个充满了未知、诸多事情都不确定的情境时,我们会想要抓住点什么,来获得一些掌控感,似乎只要我遵照某种规则、做了些什么,就会有好运降临,从而让事情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这就好比古人看到天上的月亮突然消失了,他们开始害怕,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理论:天上有天狗,月亮就像点心,是天狗把月亮吞下去了。大家觉得好有道理,那我们赶紧敲锣打鼓把天狗吓跑吧。嘿!还真管用,月亮果然又出现了,
于是,天狗吃月亮的解释便流传了下来,现代人理解太阳系的运转和月食的机制,当然会觉得古人滑稽且荒谬,但也许敲锣打鼓真的曾给他们带来过安全感。

03们能做些什么

探讨迷信这个话题,并不是要给人贴上标签并加以责备,我们崇尚科学,但我们也能理解人的困境。
回顾前面的分析,人们会在使用直觉性思维时和面对重大不确定感时变得迷信,倾向于相信一些并不存在的“规律”,这其实反映了当事人的思维偏向和所面对的压力。
当我们了解了这个过程时,我们就能对自身的本能反应有所觉察,并更有效地使用自己的思维,以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面对不确定感。



推荐咨询师

晓晖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