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试快开始了,“我不过圣诞,我要上岸”,微博上的热搜都起来了,肖大爷也在提醒考试注意事项。
那些“距22年考研还有N天”的倒计时已经看烦了吧?焦虑的不停刷手机、越刷越焦虑越焦虑越刷、看那些“二战三跨经验分享”“考前看不进去书怎么办”的贴子,但却没多大效果,这种感觉,我懂,笔者有过考研的经历。
这篇文章不会列举那些常见的123小方法,我们不会催促你、也不卖辅导课,更没有业绩压力。我们不一样的观点在于:缓解考研焦虑的本质不在考研本身,而在考研之外。本文不能让你在阅读之后“duang”一下就神奇的变好了(我怀疑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文章),本文的作用在于让你避免再次陷入痛苦的备考状态,其他考试的考生同样适用。我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的话很有启发,当时我们在讨论失眠的问题,她说分析失眠不是给出诸如“热水泡脚”“睡前喝牛奶”之类的办法,而是去分析具体的原因:是咖啡喝多了、是有事情压在心头、还是近期遭遇了创伤事件?原因分析明白了,才谈得上解决方法,不然那一个个“小方法”看起来都对、都有道理,但却似乎什么都没说出来。
我很喜欢这个观点,这也很“心理咨询”(我真有这个朋友,不是编的,此处鸣谢“恰如朗月”)。分析考研的焦虑也一样,我们先来弄明白我们到底在焦虑些什么、为什么。
非常重视,我很在乎考试的结果,甚至过于在乎了。很多人劝解考生“人生的路有很多”“考试成绩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说的没错、都对,但却并没有懂你。对于一个考生而言,特别是还没有接触过社会的学校考生而言,你的感受就是“这场考试会决定我的未来”。不管这个感受是否是理性的、符合现实的,但对于处于当下状况的你,这就是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它就是存在,它是你的内心现实。我们对考研的定位往往是需要它带来的结果:更好的教育经历、更硬的求职资本,你不想失去这些,便会患得患失、锱铢必较,自然会焦虑。有一部分人是真的复习的不够好,或许是准备的太晚、或许是消耗精力的事情太多,比如说一些在职考研的人,但真正准备严重不足的人,反倒用不着那么焦虑——反正都这样了,我就是去试试。除开这部分确实进度严重落后的考生,我们主要讨论复习进度完成了一多半以上的考生。这里有一个什么是“够好”的问题:你觉得背两遍不够,要背三遍(但没完成),真正背完三遍的人同样感觉“不够”、应该多做几套真题。有个流行的说法是,大家都在一个黑屋子里面洗衣服,不知道自己到底洗的干不干净,就只能一遍一遍的洗(此处鸣谢“柳宗元的树化玉”)。除了现实的复习成果之外,在我们的内心层面,这是一种“在面对竞争和不确定感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可以武装到牙齿,这样我才是安全的”的诉求。“如果我考不上怎么办”“如果我二战考不上怎么办”“如果我三战考不上怎么办”,这个问题是没有尽头的。我们真正担忧的是那些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自己害怕的后果:要面对应该继续考还是找工作的抉择,要面对能找什么工作的犹疑以及职场小白的种种困惑,要面对父母——即便他们鼓励你、接受你,你也常常会觉得愧疚、自卑,更不用说那些被扫地出门的人了。能思考这些的人其实很聪明,至少他们懂得未雨绸缪,只不过这些只是当前你假定出来的、在脑子里模拟出来的“未来”。在面对考研这种重大的任务时(至少对于现在的你,是重大的),评判我们的标准来自外界——打分的是老师,我们的复习经验也并不丰富,我们迷茫、缺少掌控感,因此会想要抓住某种“法宝”:
比如说这个“法宝”是制定严密的计划,并且严格执行,这就像蹲在炼丹炉跟前,没日没夜的打造一把绝世宝剑,手握这把绝世宝剑,我们似乎可以感到自己是无敌的,不是无敌的至少也是强大的、能在考场上披荆斩棘的。当一些风吹草动扰乱了这个计划,我们会变得异常烦躁,越烦躁,计划被扰乱的就越厉害,落后的进度日渐积攒,恶性循环,并且变得拖延、无心学习。我们之所以会拖延、烦躁,是因为我们害怕这个“法宝”不能保我们上岸,于是宁可把炼丹炉丢在一边:你看,我的问题不在于锻造宝剑的化学配方有问题,不是我的宝剑不牛逼,而是我没锻造完成。悔恨于自己不够努力总要容易一些,否则我们会陷入没有“法宝”可以依靠的恐慌中:如果你真的耗尽心血、百分百兑现了自己的计划、锻造出了完美的宝剑,你的担心就变成了“这宝剑该不会不管用吧”,这似乎是一种更可怕的担忧。如上所述,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严格而苛刻的计划和自我约束来确保自己拥有一种“够好的”、可以仰仗的应试技能,然后去考场上打一场大胜仗,走入更好的学校、获得更好的学历,然后就像童话的结尾“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至少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因此我们总想抓住些什么,或是高效的复习状态、或是良好的记忆力、或是做真题时拿到不错的分数、或是平和稳定的心态...抓住这些东西,以保证我们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可这个“好的结果”真的存在吗?或者说它有你以为的那么“好”吗?对于目标我们有很多幻想成分。跳出针对备考状态的微观分析,拉大到宏观视角,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考研这条道路。是的,会有很多现实原因:从业资格限制、职场竞争力...但我认为这个选择还包含很多心理收益,比如安全感:我并不清楚自己未来该怎么发展,反正硕士总好过学士。这里面同样有很多我们关于职业道路的幻想,你真的安全吗?用李松蔚老师的话说,“幻想的功能,永远是为了掩蔽现实中的不满足”,我们的不满足就是我们的资源真的太少了。当我们面临资源匮乏的状况时,就更容易生出“只有我____那么我才能____”“只要我能____我就会____”的想法,而当我们“不能”时,焦虑就出现了,我们会焦虑“我得不到”。这就是为什么笔者说“考研焦虑的本质不在考研本身,而在考研之外”——你需要把自己的资源做大,主观的或客观的。当一个人有许多职业发展方案可选,并且他对这些方案非常了解时,那么考研对ta来讲就没有那么重大,ta依然可能选择考研,但并不是非它不可,没有那么在乎那就意味着心态更轻松;ta面临上考场时也会焦虑(人之常情),但通常不会达到“焦虑难耐”的程度。因此单纯的告诉一个考生“考研只是人生的选择之一”“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不起作用的,因为有的人真的有“条条大路”,这是认知层面的一种隐性特征:他们的主观资源更多。同理,如果一个人有一份还说得过去的收入来源时,为了未来提升与发展而在教育上精进一下,那么考研失败(实际的或幻想中的)对ta来讲也是一个打击(人之常情),但不会伤筋动骨:没考上,怎么滴?我输得起。更多的客观资源让人能承担更大的试错成本,因此更愿意做出尝试(这种尝试所带来的丰富经验还有提升个人主观资源的效果),对失败的恐惧也更低。再打一个比方,小孩子认为圣诞老人只给乖孩子带来礼物,所以我们努力表现,每天刷10个盘子,当我们一天只刷了8个盘子的时候,我们开始焦虑了:圣诞老人会不会不喜欢我了、我的礼物是不是要没有了?而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放平心态、没有10个盘子,8个也不错呀”是很苍白无力的,因为,逼着自己把刷盘子的数量提升到10个,是当前能想到的“唯一”办法。真正能让人放平心态的是,意识到圣诞老人可能是不存在的,刷10个还是刷8个盘子,那都是为自己做的。或者意识到礼物不止可以找圣诞老人要,还可以找爹妈要,或者挣钱买给自己。我们回顾一下考研的初心:职场竞争力、从业资格限制等,无外乎是想把路走的更宽,而钻牛角尖反而把路走窄了,许多“缓解焦虑的小方法”诸如运动、保证睡眠、冥想放松,说的都对,也有一些实时的效果,但依然像是在拿着显微镜检视考研这一孤立的事件,观感如同“如何更愉快的把牛角尖钻通”,你还需要一台望远镜来看自己的人生。用了三千多字,终于把焦虑的根源掰扯清楚了,也很高兴你能看到这里,下面针对我们的困境,就可以开始逐个击破了。考试的吊诡之处在于,成绩表现更好的人,是那些不在意自己的表现、不想着把别人比下去的人。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认为有两种不同的学生,一种以成绩表现为目标、另一种以掌握知识为目标。以表现为目标的人,他们学习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或者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关心的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竞争中获胜或超越他人(Wolters,Yu&Pintrich,1996)。如果很难取胜,他们会采取避免失败(所带来的耻辱感)的策略:装出不屑于做的样子,或者给自己设限,拖延、贬低任务,避免感到自己无能。以掌握为目标的人,他们学习是为了个人的提升,而不是为了跟别人比,他们关心的是能否掌握知识,而不是表现是否出众。在研究中发现,后者会使用更高水平的认知策略、采用更高水平的认知策略(Elliot,1999;Pintrich,2000)。他们常常在考试中有更出色的发挥,并且更不容易因为成绩而焦虑。因此,不必去了解别人复习的怎么样、自己是否能胜过别人,也不需要关心院校录取率、报录比之类的信息(考研前的决策阶段、选择院校时除外)。专注于自己每日的收获,知识不仅可以用来答题,它们还是你成长的营养,它们有朝一日会成为你的专业技能,为你增光添彩。我们从小到大,身边有太多人对我们说“你看人家”了,我们自己就不要再pua自己了,好吗。首先,“失败”还没发生呢,这只是我们的担忧,如果真的要未雨绸缪,那么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思考与行动,而不是停留在担忧中空耗。很多人觉得考研失败后靠父母养着,意味着自己是个失败者,我想说的是,如果父母支持你的选择、愿意接纳你在家住,那么这是你的优势,许多人并没有这样的父母,或者同等的家境。一个有着明显优势的人为什么要自惭形秽呢,何况你能在看这篇文章,我觉得你也不会是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你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来规划。至于内疚感,一次两次的失败,谈不上对不起谁,积累经验,重新上路。对于许多学校考生,找工作是件令人迷茫的事情,我们会对职场感到些许恐惧、不确定,或是对许多职业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设想:你需要去了解这些职业/行业的实际状况,包括收入水平、工作强度、(成文和不成文的)行业规则、从业和发展路线、性别偏见程度、是否喝酒等等,有准确的信息,你才知道某个职业是否是你真的想要从事的,以及如何从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问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社交平台上会有大把的人愿意回答你的问题,还可以发动父母和亲戚寻找身边的人来了解,他们不乐意帮忙的话,你就说你要相亲。找工作不简单,作为上班族也不轻松,我又不是写鸡汤,没必要美化现实,但实话实说,这些也没你想的那么可怕,毕业后大部分人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找到了一份还凑活的工作。就好比当你以为职场充满了“勾心斗角”的时候,大部分工作了一些年的人回答通常是:所以你看,没你想的那么可怕,也就那么回事而已,无论是去找工作、在职业上有所发展,还是边工作边准备考研,勇敢去尝试。我们会如何看待十年前的自己,当我们十多岁的时候,我们因为答不出来问题而被罚站的时刻,我们因为考砸了而被叫家长的时刻,那时的我们也许会感到“大祸临头”,可二十多岁的我们会如何看待那时的自己?那些失误,在二十多岁的我们看起来分量如何?那些失败带给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想在三十多岁时,我们看待今天考研的自己会有同样的感触。那些曾经重大的事情,在未来的我们眼中,也许微不足道。闭上眼睛,想象十年后的自己站在你面前,你会问ta一些什么问题?ta为何会拥有现在的你所不具备的智慧、力量与笃定?ta身上与你仰慕过的人有哪些相似之处?ta会对你说些什么,ta为你许诺了一个怎样的未来。末尾,ta告诉你:你会成为我的,而明天,就是你成为我的第一天。
文章标题:考研焦虑心理辅导:考研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猜你喜欢:心理学知识 沉迷游戏心理咨询 心理学效应 北京心理咨询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亲密关系心理咨询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如您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些困惑,可以联系我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