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摔一万个跟头也是自救的努力
 
弗洛伊德讲,人的心灵在6岁之前就已经定型,6岁之后只是在强迫性地重复早年创伤。
 
我们的过去经验,决定着我们如何感知他人,如何认识世界。我们用既往经历作为标尺,来预期我们会面临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从而让自己的过去经历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人们似乎有一种心理需要,就是去重复过往以努力去掌控那些情感上非常困难或痛苦的内容。”
 
诚然,心理发展永远包含着困难和痛苦,是在一遍又一遍经受相同的痛苦中,人类才逐渐变得可以涵容更多复杂的感受,也更广阔、更灵活。但,我们可能还是会问的是:
 
为何我们要“强迫性”地重复?躺平认栽不行吗?咸鱼不行吗?

 

 

最近的想法是,个体是主观意义(尽管可能并意识不到)地在”努力“这么做。
 
 
一方面的原因大概是:“只要我在持续地重复,那我就一定会在某一个重复里,找到新的、不一样的解决方案。我会遇见新的人,他们和过去的人都不一样,那时我就可以确信,过去经历的苦难并不是百分百无可改变的现实。”;
 
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或许是:“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某一次里,我说不定就会比上一次应对得更好,那是我便可以确认,我可以掌控既往的困难,我也在成长。”
 
毕竟,如果个体没有改变的愿望,没有对现实的怀疑,那大概率会落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放弃挣扎,而不是去强迫性地、被某种力量推动着地、一遍又一遍让事情重演。
 
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强迫性重复只是个体自救的努力,个体想要改变的努力,想要去相信一些新的东西的努力。
 
“我经历过非常糟糕的事情,但我仍然坚信生活有新的可能性。”

 

 
写到这里的时候,想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早期还常由于悲观消极佶屈聱牙被人指责抨击,饱受诟病,但实际上,它明明是一门挺“善”的学问,不去看到“恶”、不去承认“痛”、不去理解“恨”,其实会没有办法走向它们的对面、走向善、真、爱。
 
就像书里常常会看到的例子,来访者残暴地攻击咨询师,而咨询师回应说:“我理解这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对你而言有多么困难。”
 
去“看到”,不仅仅看到表面的攻击,也看到背后的挣扎和痛苦,努力和坚持,而“看到”,就是改变的开始。

想要更多个人成长相关内容点击:北京个人成长咨询

猜你喜欢:

艺术疗愈    心理学效应     北京心理咨询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恋爱心理咨询 儿童心理咨询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



推荐咨询师

朱悦

吴天际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