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律师都不幸福 —— 马丁·塞利格曼

律师缺乏幸福感的最深沉的一个心理原因还在于美国法律已经慢慢变成了非赢即输的赌博。施瓦茨把行为分成两种:一种是本身有内在的好目标,另一种是以赢利为目标。例如,运动员是以竞技为目标,教书是以教化为目标,医疗是以痊愈为目标,友谊是以亲密为目标。当把这些推向自由市场时,这些内在的好目标就逐渐变质了......


律师向来是个地位崇高的行业,法学院的教室里坐满了年轻有理想的学子。但根据最近的调查显示,52%的执业律师对生活不满意。显然这个不满意不是金钱上的,因为根据1999年的调查,刚出道的小律师在大型律师事务所一年就可以赚20万美元,律师早已超过医生,成为了美国最高薪的行业。但律师在心理健康上的情况却出奇得糟,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得抑郁症。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员发现,在104种职业中,有3种职业比其他行业有显著的抑郁症危险,律师名列第一,得抑郁症的比率比一般人高出3.6倍,律师同时也是酗酒和吸毒的高危人群。律师的离婚率,尤其是女律师,也比其他行业高。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律师都是“金钱不是万能的”的最好例子:他们的薪水最高,但是他们最不幸福,也最不健康。律师们自己也知道这些,所以他们很多人都在盘算提前退休或者改行。

悲观

积极心理学家发现律师不幸福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是悲观。在这里,悲观的定义与大家平时所理解的不同,而是第6章所说的那种悲观。这些悲观者会把坏事情归因到永久的和普遍的因素上。这种悲观者所看到的不幸是普遍的、永久的和不可控制的。悲观的人寿保险业务员比乐观的人寿保险业务员的业绩差;悲观的大学生成绩比较差;在棒球赛中,悲观的投手和击球手表现都比较差;悲观的NBA球员比乐观的球员更常为了一分而饮恨。


所以悲观的人通常是失败者,但有一个例外:悲观的人常常是比较好的韋师。我们测验了 1990年弗吉尼亚法学院的学生,给他们做第 6章的乐观测验,然后追踪他们在法学院的表现,结果发现与以前其他行业的测验结果不同:悲观的法学院学生表现比乐观的好,尤其在传统的学业评价方面,例如学业成绩总平均分和投稿法律期刊的采用率等。

所以对律师来说,悲观是个优点,因为他们把问题看成是永久的、普遍的,所以会很谨慎小心地处理它。谨慎的态度会使律师考虑各种可能性,他能预期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因此能帮他的当事人更全面地准备各种应诉文件,成功率就会高。如果你生来不是这种谨慎小心的人,法学院会教你、训练你。很不幸的是,这份职业所需的人格特质恰好使你成为一个不幸福的人。

珊德拉是美国东部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师,我认为她是个女巫,她有一个技巧是我从未在其他治疗师身上看到的——她能预测学龄前儿童会不会得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通常要到青春期之后才会发作,但是因为它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家族中有精神分裂症病例的人非常在意他们的孩子会不会患病,如果能事先知道,那么大人就会尝试各种方法来保护这个孩子,使他免疫。这样的家庭几乎都想把他们的孩送到珊德拉那里,和孩子聊—个小时之后,她可.断孩子未来得病的几率,听说非常准确。

这个能够看透一个孩子心底秘密的能力使她声名远播,生意兴隆,但她的生活却如此不幸福。跟她出去吃晚饭真是痛苦无比,因为她常常能注意到许多别人没有看到的细节,包括咀嚼的方式。

不论什么样的巫术使她可以看穿孩子行为的内在秘密,这个能力显然没有在吃晚饭时关掉,这常使她无法正常地享受一顿美餐。律师也一样,在离开办公室后,他们仍无法关掉谨慎的人格特质。那些能为当事人看到事情可能会怎么演变的律师,也同样看到了自己的事情会怎么演变。悲观的律师们更容易认为他们无法成为合伙人,他们的配偶不忠诚,或是经济马上要崩溃,所以他们比别人更容易得抑郁症。面对挑战时他们秉持一贯的小心谨慎,以致于无法享受生命。

有责无权

律师之所以不快乐的第二个心理原因是,他们常有责无权,尤其是刚毕业的小律师。有责无权的意思是说,工作上的选择权很少,而压力却非常大。有一项研究是寻找工作情境与抑郁症及冠状动脉心脏病之间的关系,它测量工作的要求与决策的自主性,结果发现工作要求高配上决策自主性低对身心健康最不利,有这种工作的人得心脏病和抑郁症的比例会高很多。

护士和秘书通常属于这个类别,但是近年来,大律师事务所的小律师也加入了这份名单。这些小律师对上面交下来的案子没有什么发言权,他们很少看到老板,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当事人,许多人整天关在图书馆里替老板找资料、起草文件。

非赢即输

律师缺乏幸福感的最深沉的一个心理原因还在于美国法律已经慢慢变成了非赢即输的赌博。施瓦茨把行为分成两种:一种是本身有内在的好目标,另一种是以赢利为目标。例如,运动员是以竞技为目标,教书是以教化为目标,医疗是以痊愈为目标,友谊是以亲密为目标。当把这些推向自由市场时,这些内在的好目标就逐渐变质了。尽管晚上看不清楚球在哪儿,但夜间棒球赛能卖出更多的门票;教书育人已让位给制造学术明星;治病救人变成了经营医院;友谊变成了“你最近对我有什么好处”的考量;同样,美国法律也从公平正义开始走向唯利是图。

如果职业能与内在崇高的目标相配合,就会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成功治愈病人对医患双方都有好处。由于过于注重最终效益,医院经营者缩减了治疗精神疾病的经费,很多医院对慢性病人表示不欢迎。明星学校给明星老师优厚的薪水,而将其他老师的薪水降到了生存线之下。桂胶隆乳官司使道康宁公司赔了几百亿美元,最终关门大吉。


在第3章中,我提出积极情绪是双赢局面的助燃剂,而消极情绪如愤怒、焦虑和悲伤则会开启非赢即输局面。由于律师的工作变得比较倾向于非赢即输,所以会经常出现消极的情绪。

这种状况不可能因为我们希望它消失便在法律行业中消失,这个法则正是美国司法系统的核心。从法律角度上来看,一边的赢就等于另一边的输,竞争是白热化的,律师也因此被训练成野心勃勃、判断分析力很强、聪明冷酷的人,这种训练自然会产生抑郁、焦虑和愤怒。



推荐咨询师

王中会

布菲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