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心理咨询:会求助,也是一种硬实力
文/若杉
×××
有读者留言给我,说:“老师,得了抑郁症,怎么才能不被别人讨厌?”
如果有一个“一句话引起别人心疼”的比赛,这句话,肯定得奖了。病了,关心的不是如果让自己好起来,如果获得身边人的帮助,而是想着如何才能不让别人讨厌。看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我心底真的很难受。
我回复给她:“现在你要做的不是担心别人会不会讨厌你,而是要告诉你亲近的人,你需要帮助,需要陪伴”。
她说:“我害怕说多了让别人讨厌。前两天朋友生日会,明明状态很差,很不愿意去,但是不想让朋友难过,还是去了,但又真的开心不起来。聚会回来的时候,一个朋友说,你知道你全程苦瓜脸,让人看着很烦吗?”
后面的话自不必问,她一定没有办法告诉朋友:我病了,需要你们的陪伴;我病了,希望你们帮帮我。
求助,对很多人来说,是比死扛更难的事儿。
01
我们为什么不喜欢求助?
不喜欢求助的理由,真的不要太多。
1、
因为害怕拒绝。每一次发出去的求助信号,就像是空中无力飘零的树叶般,若有人懂得珍惜,捧在手心还等找到一点点最后的价值,但大多数的时候,无人问津、默然坠落是常态。
如果你有过求助的经历,不管是借钱,还是寂寞的时候想要陪伴,发出去的信息、等待电话被接起的那几秒、几十秒,都是最难熬的时光。脑子里演变了一场场“被拒绝”的戏码:他说自己手头也紧,他说他很忙,他说他在外地,有空约。
这短短的煎熬,仿佛自己被审判了很多次。
所以,为了不被拒绝,更多的时候,我们选择一个人死扛。
2、
害怕丢面子。对于有些脸皮薄、时时刻刻期望自己处在“上位者”的人来说,求助,意味着把自己的脆弱摊开来给别人看,这是万万不可的。
前段时间,很火的美剧,《致命女人》中,刘玉玲扮演的大女人Simone在聚会中得知了丈夫是同性恋的消息,还是在自己精心准备的聚会上知道的。
得知丈夫出轨一个男人的消息,她不哭不闹,当然更不可能求助聚会上任何一个人,来安抚自己遭受双重打击的心灵。她想的最多的,只是如何维持此刻的体面,因为对于Simone来说,让别人知道她的生活是完美的,就是她的使命。
对于一个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希望告诉全世界,我过得很好的Simone来说,告诉别人自己的脆弱,相当于自己把面子踩在脚下,她又怎么肯呢?
3、
害怕麻烦别人。咨询中,我曾很多次鼓励来访者去求助,求助父母、求助朋友。来访者都会跟我说:“不想麻烦别人,大家都挺忙的。”
“父母忙着挣钱,忙着照顾弟弟,不想再给他们添负担。”
“同学都在准备考试,谁也不比谁闲,不想麻烦他们。”
“朋友刚刚辞职,手头也不宽裕,不想让他为难。”
……
因为所有人都很忙,所以只剩下了自己,深夜一遍遍地把艰难咀嚼。
这些懂事的背后,其实都有“我不配”三个字在作祟,因为觉得我不配,所以,始终把自己当成别人的麻烦,求助,当然是不可能的。
02
不求助,收获独立,也收获孤独
大概是从小被父母教导多了,要独立,不用给别人添麻烦。所以,我们把独立看作美德,把求助看作软弱,不努力。
可是,每一个习惯“不求助”的人大概会有这样的经历,不求助之后的日子:强大了,也孤独了。
如今,想要独立,还真的不是什么难事?
只有卡里还有钱,手机还有电,网络信号还在,你几乎可以独立地解决掉,生活上自己想解决的所有事儿:
饿了,有外卖;需要生活物品,有快递;需要登高搬重物,维修生活家电,有物业。
总之,当身边可求助而又不需要浪费人情地资源越多,我们就越是可以理直气壮地独立的生活着。但这种便捷的副作用,便是孤独。
搬家可以找搬家公司,便捷归便捷,但是,总不如好朋友一起忙活,再一起吃顿火锅,庆祝你乔迁,来得更热气腾腾。
学会求助,不光是为了离孤独远一点。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必然有自身的局限,可能是能力的局限,可能是时间与经历的局限,也可能是阅历的局限。
与更多的人合作,意味着你可以做更多的事儿,看到更大的世界,这是独立所做不到的。
很喜欢李嘉诚的一段话:“假如今日没有那么多的人替我办事,就算我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衬你,乐意跟着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处事哲学。”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忙,李嘉诚不例外,你我当然也不例外。适时的求助,不仅不丢人,还是一种懂得“借力”的智慧。
03
学会求助的四个技巧
你可能会说,道理我都懂,但就是说不出口,也不知道该如何求助,要怎么办?
答案是,求助也有方法。
看到一期Ted演讲,讲者是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她是畅销书作家,是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演讲中,她提到关于“如何求助”的四个方法,简单实用,分享给你。
方法1:大声告诉别人,你需要帮助。
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有心理学家常说的“被洞悉错觉”——这说的是我们的一种错觉,我们总觉得自己的思想、感觉和需要对他人而言很明显。但事实是,你不说出来,真的没人知道。
甚至你拐弯抹角的提出来,别人也不见得能搞明白你真正的需求。并且,如果你不说出来,别人很有可能觉得贸然帮你是一种冒犯,哪怕有想帮你的心,也不敢随意出手。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
飞机上,邻座的女孩正在哭泣,你很想递上一张纸巾,但想想又不认识,直接把纸巾递过去会不会显得很奇怪,所以作罢;
好朋友正在凑钱卖房子,你觉得他可能很缺钱,但毕竟对方没有直接提出来,突然伸手会不会让朋友自尊心受挫;
……
所以,不光求助的人百般扭捏,施以援手的人也各种心理斗争,把话说清楚,把需要提出来,是最简单的解决方式。
方法2:当我们求助时,一定准确地阐述我们要的帮助和原因。
含糊、间接的求助对于帮助者其实不是很有用。他们的确不知道我们想得到的帮助是什么,同样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是否能够成功帮助我们。没人想帮倒忙。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常常会在后台看到一些求助信息:
老师,我人际关系不好,怎么办?我性格内向怎么办?我就是活得不快乐,怎么办?
这些问题,太大、太泛,很多时候,想要回答,竟不知如何入手。毕竟,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讲,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千差万别。把求助的问题说清楚,对于你,获得更多更好的帮助,一定是更有效率和更有可能获得反馈的方式。
还有,对于这样的对话,你一定不陌生:
“hi,你在忙吗?”
“有点忙,怎么了?”
“没事,你先忙吧。”
明明只是想要对方陪伴,大大方方的说出来,这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求助方式,真的没人懂。
方法3:请不要用免责声明,道歉和贿赂。
“我非常、非常抱歉要请求你件事情”;
“我真的非常不想麻烦你”;
“如果没有你能做成这事的话,我一定会的”。
这些表达听上去很客气,但会让想要给予帮助的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我们关系很好,帮助你就是关系中非常自然地一个部分,但如果在这之上,加上过多的客气和甚至金钱交易行为,会让人与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远,让朋友更不愿意帮助你。
方法4:收获帮助后,及时地给予反馈。
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当你知道,自己的帮助对别人产生积极影响的时候。
宾夕法尼亚大学曾经有过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一所大学里的员工,他们的工作是给校友打电话,来为本科生筹集奖学金。
在实验中,工作人员被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研究人员安排一名奖学金得主,也就是募捐的受益者来探访工作人员,探访的时间只有5分钟,探访结束后,主管就跟这些工作人员说:“你看,这些孩子就是在我们的帮助下,才能继续读书的。”
另一组格兰特就让他们正常工作,没有安排探访。
实验的统计数据显示,被探访过的那组工作人员,他们打电话的时间比探访前增加了142%,筹集到的款项比探访前增加了171%。而没有接受探访的那一组,工作结果和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我们的大脑喜欢被夸奖,当它知道自己的帮助对别人产生了影响,获得正向反馈时,他会更主动的去帮助别人。
所以,记得给帮助你的人及时的反馈,当他知道他的帮助产生了正向的反馈,会更愿意帮你。
最后,人因为没有强健的体魄,天然地选择了群居生活,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靠群体生活来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感。所以,求助原本就是天性,是必然。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独立”丧失“求助”的能力。
学会求助,学会互助,才能一起,走得更远。
×××
更多情绪管理的内容,请访问:情绪管理心理咨询
推荐咨询师 | ||
史玉磊 |
孙杨柳 |
王小春 |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