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询《少年的你》:自我成长不是沉浸在你的原生家庭故事中

×××

电影上映许久后才看了这部电影,感慨良多,之前得知题材是校园霸凌,期待值已经很高了。

我看电影之前习惯不做什么功课,想跟着剧情走,享受电影给我带来的感受。

但是看完之后,发现这部电影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感动,反而是一种想哭哭不出来的感觉,一种信念与深思。

这是第一部给我这种感受的电影。正是因为在这个冷漠、黑暗的环境中,两个深陷泥潭的少年,没有放弃希望、仍然对世界充满希望,想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世界、想在未来改变世界,让我觉得他们就是漫威里面的超级英雄。

给我感受最深的桥段是陈念失手杀死魏莱后,小北和她被警察审问,他们用默契的回答让警察无可奈何,努力掩盖着真相,试图留有最后一丝希望,感动了那些冰冷的机器,正是因为他们的信念——改变世界

这部影片在诉说校园霸凌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的同时,也说到了霸凌者形成的根本原因——原生家庭。

本片至少出现了五组亲子关系: 陈念和妈妈,小北和妈妈,霸凌三人组和他们的家长。

今天想先分析霸凌三人组和他们的家长。

第一位:魏莱

魏莱是霸凌三人组里面的头目,一个在外人眼里漂亮又受老师喜欢的女孩,其实在自己的家庭中也处于在某种程度上被家长“霸凌”的状态,这样的姑娘成为施暴者也就不难理解了。

魏莱生活在看似完美的家庭,生活优越,但她只是父母的附属品或者说是工具。爸爸只专心事业,无心家庭;妈妈既傲慢又说教,只能用女儿的成绩来在爸爸面前显示自身价值。

电影中有很多一笔带过的细节。

比如魏莱最后一次向陈念求饶,哭诉她爸爸因为自己复读,已经一年不跟她说话了(可能是第一次没考上北大让爸妈蒙羞,只有她考上名校他们才有面子),这是标准的冷暴力。

在那次警察到家里谈话的片段中,能看出她妈妈的教育一贯是说教和灌输,没有有效沟通,而且这是一个传导型的压力,爸爸给妈妈施加压力,妈妈感受到来自爸爸的压力,又传导给女儿。

正是这样的父母,才会对魏莱造成长期高压,而且是无形的高压。这种压力是如此令人感到窒息,让她活不下去、喘不过气,才会这样通过霸凌别人进行发泄。而且她在重压之下的情绪波动非常大、喜怒无常,虽然她多数时候掩盖得很好,但在她绷不住的时候,就会突然极端波动,开始倾诉或者决堤。

第二位:罗婷

也是不同的亲子关系。是另一种家庭内部发生的、家长对子女“霸凌”的典型。她的主要关系是爸爸。她爸爸就是一位典型霸凌者。

第一次出现他的镜头,是在霸凌三人组被警察调查时。当时三人被学校处分,暂时停课不准再去学校上学,这是三人家庭对比的一个经典场景,罗婷爸爸先是冲上去跟老师对掐,打老师,因为是个男老师,实力相当,罗婷爸爸转身就开始疯狂揍罗婷。一个镜头,就勾勒出了父亲的形象,完全是个粗人,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魏莱面对的是精神虐待,罗婷就是直接面对身体上的家庭暴力,以及精神虐待。

罗婷在家庭中感受到的高压,以及遭受到的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也是社会上常见的一种典型,是属于粗鲁的家庭对子女惯有的虐待方式。

第三位:徐渺

来自另一种典型的家庭背景,她的霸凌成因,也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来,比如,第一次被学校停课时候,相对于罗婷的暴力爹冲上去先揍老师、再揍女儿的风格,徐渺妈妈是立刻在教室外面走廊上,大庭广众、人来人往,就跪下来求老师不要给徐渺停课。这是典型的孤儿寡母弱势群体心态的展现。因此,这造成了徐渺的懦弱和屈服,造成了她因为害怕被霸凌而成为霸凌者的帮凶。

今天通过这篇文章,分析霸凌三姐妹的不同家庭亲子关系导致他们行为模式是的心理动因,霸凌关系成因,是想告诉大家:

每个人的样子都跟原生家庭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但原生家庭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正如原生家庭也没有办法改变一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

原生家庭也是这样,它只能成为人生中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来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也可以吸取这个过程中的经验,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而不是怪罪自己的原生家庭。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改变家庭在过去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现在是否还要让它影响我们。

我们可以选择是要背负着它前进,还是为自己创造新的人生。

我们可以选择是活在过去,还是活在当下,活在我们可以自己创造的、走向新的未来的道路上。

×××

更多关于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知识,请访问:青少年心理咨询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



推荐咨询师

徐凯文博士

王中会

夏川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