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询:《少年的你》校园霸凌的背后,都是爱的缺失

文/若杉

《少年的你》电影海报

01

 

刚刚看完《少年的你》,心情压抑,惊叹于校园暴力的残酷和血腥。

小北那句“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一直在脑子里盘旋,这句话很暖,可是从一个本该被保护的孩子嘴里说出来,觉得扎心。

《少年的你》是国内第一部严肃的讨论校园霸凌的影片。影片的一开始,高三学生胡晓蝶因为不堪忍受同学的欺凌,选择了跳楼结束生命。

一个生命的逝去,却让原本紧张沉闷的高三生活活跃起来,所有人都在旁观、讨论,只有陈念走到尸体旁,用衣服盖上了死者的脸。但这一举动,也让陈念成为了被霸凌的下一个对象,被侮辱、被威胁、被飞身踹到在地上,被推下楼梯。但陈念一直在隐忍,因为不想影响高考。她是成绩好、有前途的孩子,一心只想考到北京去。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陈念认识了小北。和陈念不同,小北是一个游走在暴力边缘的小混混,日常的生活就是“挨打”与“被打”,但这样一个角色,却能在陈念最脆弱无助的时候,给她有力的保护。

自从陈念有了小北,两个人终于可以互相取暖。小北走在陈念的身后,陪她上学、放学、写作业。而小北,有了平生第一个问他“疼不疼”的人。

 

原本故事可以就这样平静地走下去,可是小北一次意外地缺席,还是让陈念掉入了“虎口”,原本欺凌她的人,变本加厉,打她、踢她、剪了她的头发,还拍了裸照视频。

魏莱,陈念的同班同学,是这场暴行的主要实施者。

后来,魏莱害怕陈念报警,主动来求陈念,却因她不知悔改的态度,最终激怒了陈念,陈念失手把魏莱推下了楼梯。

魏莱死了。

一场校园暴力演变成了命案。最终,陈念被判了四年有期徒刑,尽管拿到了632的高分,她还是没能如愿去北京。

02

在这场校园暴力中,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都为此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

走出电影院,有一个问题一直在脑海里打转。

陈念,小北,魏莱,为什么会是他们?

为什么陈念会被施暴者选择,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

为什么小北满心善良,却变成街头混混?

为什么魏莱明明有着年轻美丽的面庞,却如此凶残地折磨同伴?

答案是:他们的背后,都缺少一个有爱的家,一个称职的父母。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沃福德在她的作品《原生家庭》中写道,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母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有四项:

1、父母必须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2、父母必须保护孩子,使他不会受到身体和情感的伤害;

3、父母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和关怀的需要

4、父母必须在道德伦理方面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否则,一个家庭就是不健康的,这个家庭的父母也是不称职的。

以这个标准来说,陈念、小北、甚至魏莱,他们的原生家庭都是不健康的。陈念和小北,父母这四项,一项都做不到,而魏莱的父母,大概也只做到了“满足孩子物质需求这一条”。

先说陈念。在这个家庭中,父亲不知所踪,母亲做微商、卖三无面膜被追债,常年不在身边。

所以,顶着高考压力的陈念,学会了在家不拉开窗帘,以免被看出房间里有人,在追债的人拼命敲门的时候,学会了立刻关灯,躲在角落装作空气。

电影中有一幕,陈念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欺负后,想要给妈妈打电话哭诉,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妈妈,拼命地说着自己的苦恼:“我日子也不好过,有几个人敷面膜过敏了,天天来闹”,陈念只能跟妈妈风轻云淡的聊聊天,还安慰妈妈要照顾好自己,而她自己,只能捂着听筒默默流泪。

母亲的糟糕和不称职,让这个家庭里的角色严重倒置,母亲像个照顾不好自己、不懂事的孩子,而陈念需要处处操心,甚至要帮母亲规划未来“我到北京上大学,你就在我们学校门口开个小店,我负责带同学天天来消费。”

再说小北。他的原生家庭比陈念要更加糟糕。

父亲跑了,母亲没有办法养活自己,想办法依靠新的男人。有一天,母亲买了肉包子给他吃,他开心死了,因为肉包子不常有。没想到,吃到一半母亲就开始打他,边哭边打,因为有了他这个拖油瓶,男人不要母亲。

再后来,母亲就从小北的世界里消失了。

年幼的孩子,失去保护,只能靠幼小的拳头保护自己,所以,他学会了打架,成了一名没学上的小混混。

陈念和小北都算是受害者,因为原生家庭爱的缺失,他们一个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一个成为游走街头的混混。而施暴者魏莱,看起来家庭完整,经济富足,实则并没有好太多。

在她求陈念不要报警的那一幕中。她说道,因为自己复读,父亲已经快一年没跟他说话了。可见,这个看似成功的家庭,对女儿的要求极高,他们不允许女儿不好,这会让他们觉得没面子。于是,那个看似完整的家,实际上是冰冷的,魏莱在家里遭遇着亲生父亲的冷暴力。

魏莱对待陈念、对待已经跳楼身亡的胡晓蝶有多狠辣,说明她的心里有多苦。

并且,魏莱的父母在女儿的道德教育上也有缺失,她求陈念不要报警时,想的第一个办法是:我可以给你钱。

可见,在她的家庭里,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钱摆平的,所以,这也让魏莱更加肆无忌惮。

《我们为什么被霸凌》的作者陈岚老师把校园暴力中的施暴者称为“捕食者”,认为“捕食者”和被虐者一样,其实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她在书中说道:“年幼的‘捕食者’不被允许表达情绪,也没有其他渠道疏解,就会尽情发泄在比自己更弱的孩子身上,而对方的逆来顺受,会激发起施虐者更强烈的恨意——你为什么不反抗——内心深处,施虐者是在憎恨自己无法反抗现实的事实。”

魏莱其实就是这样的“捕食者”。

陈念、小北、魏莱,他们角色不同,受伤害的方式和程度不同,但是相似的是,他们都有一个无法真正保护他们的原生家庭。

03

《少年的你》的故事很惨烈,然而这样的事件并非鲜少有之。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统计,平均每七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欺负,暴力发生时,只有4%的情况有大人介入帮助,11%有同龄人介入,高达85%的情况没有人出面劝阻和帮助。

2016年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了校园霸凌报告,其中收取了18个国家10万年轻人的数据,显示全球学生中25%的人曾经历过霸凌。

解决校园暴力,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至少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让这样的事件少一点、再少一点。

对于老师,请用心关注自己的学生。

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的孩子,多一些关注,他们身后缺乏依靠,很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

对于那些施暴的孩子,也请多一点耐心,去了解他们心里的苦,没有哪个孩子天生是恶魔,如果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只会让恶更恶。

对于家长,请记得多跟孩子聊聊天。

不管在身边,还是远在他乡,通讯的发达,让我们有更多的可能去关注孩子,除了关心他有没有吃好饭、钱够不够花,多问问他,每天在学校里做了些什么,和谁在交往。

遭遇校园暴力,很多孩子被威胁,不敢说出实情,但如果经常跟孩子交谈,就一定能从交谈中发现问题,不让糟糕的事情无限延续。

对于孩子,请一定记得反抗。

在第一次遭受暴力的时候,一定要以各种方式反抗,并且在自己能力不足以对抗的时候,记得求助,父母、老师、警察,都是你的资源。反抗会让“捕食者”忌惮,也会让“捕食者”失去“乐趣”,每一次软弱都是对“捕食者”的纵容。

另外,还想提醒一下校园暴力的旁观者,尽己所能去做点什么,你的一点行动,可能会帮助到那个受伤害绝望的孩子,旁观也是纵容。

电影的最后,陈念当上了老师,守护着她的孩子们。小北走在她身后,守护着她。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陈念和小北,在历劫之后,终于实现了年少时的诺言。

也愿更多的孩子被保护、被照顾、被深深的爱包裹着,远离校园霸凌。

×××

关于更多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内容,请访问:青少年心理咨询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

 



推荐咨询师

徐凯文博士

王中会

马晓年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