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弗洛姆 本文摘自《爱的艺术》 ××× 强调结伴的精神,强调相互之间的宽容是一个比较新的发展(前文:弗洛姆:“爱”并不只是使对方感到舒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那段日子的基本思想是:爱情是性生活得到满足的产物,如果男女双方学会在性生活上使对方满足,他俩就会相爱。这一点完全符合社会上流行的幻想,即正确的技术不仅能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也能解决人的问题。 但爱情不是性满足的结果,而是性的幸福,甚至掌握所谓的性技巧也是爱情的结果。如果一定要证实这一观点,除了日常的观察外,还可以求助于精神分析治疗的许多具体实例。对最经常出现的性问题的研究——妇女的性冷淡,男子心理上的各种严重的或不太严重的阳痿形式——表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不在于缺乏技巧,而是这些男女的胆怯心理使他们失去爱的能力。害怕异性、憎恨异性是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这些困难阻止他们献出自己和自发地行动,使他们在生理上无法忍受异性的靠近。如果一个有性障碍的人能从他的恐惧和憎恨中摆脱出来,他就会获得爱的能力,他的性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不能摆脱出来,即使有再多的性技术的知识也无济于事。 对弗洛伊德来说,爱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现象。对他来说,在非理智的爱和作为成熟的人的表现的爱之间不存在区别。在《论移情》一文中弗洛伊德指出,移情从本质上看来同“正常”的爱没有区别。爱的产生是同荒谬为邻,是盲目地对待现实,是童年所爱对象的一次转移。作为理性现象的爱,作为成熟标志的爱不是弗洛伊德研究的对象,因为他认为这种爱根本不存在。 但临床经验表明,那些一生在性生活方面得到充分满足的男女并不因此而感到幸福,他们甚至常常会因精神上的冲突和病兆而感到痛苦。一切本能的愿望都得到满足不仅不是幸福的基础,而且不能保证人的精神的起码的健康。尽管如此弗洛伊德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仍得到广泛流行,这是因为当时在资本主义的精神生活中起了一些变化:重点已经从节俭转移到消费,从通过节俭获得经济上的成功转移到把消费看作是不断扩大市场的基础以及消费是那些被自动化的、胆小怕事的人的主要满足。今朝有酒今朝醉成为物质消耗的原则,也成为性范畴的原则。 把爱情看作是性满足的产物,把爱情看作是结伴思想和防止孤独的避风港,这两种观点是西方社会中爱情衰亡的两种“正常”形式,是由社会决定并造成的爱情病理学。这种病理学有许多个性化的形式,其结局都是自觉地受苦。这些形式被精神分析学家和越来越多的外行称为神经症。下面通过几个例子简明地说明一些经常出现的形式。 (未来会在公众号上推送后文,比如这一冲突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持续关注我们)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 弗洛姆:爱不是性满足的产物,也不是防止孤独的避风港
弗洛伊德认为男人被占有所有女性的愿望所驱使,只是社会的压力迫使他们收敛,所有的男子都相互妒忌,并且即使造成这种妒忌的所有社会和经济的原因都一概消失后,这种妒忌、这种竞争仍将存在。而爱情、憎恨、功名心和妒忌则是各种形式的性本能的产物。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一切本能的愿望如果得到毫无保留的满足,就会造成精神上的健康和带来幸福。
造成精神病态爱情的基本条件是“相爱的”一方或双方都牢牢地抓住父亲或母亲的形象,并把他以前对父亲或母亲怀有的感情、期待和恐惧成年后都转移到”所爱者“身上。这些人从来没有超越儿童阶段,成年后还在寻找儿童时代的联系。在这种环境下,这些人在感情生活方面始终是停留在二岁、五岁或十二岁的阶段,但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能力却符合他们的实际年龄。在严重的情况下,感情上的这种不成熟状态会破坏其社会生活;在不那么严重的情况下这一冲突只限于个人亲密关系的范畴。
推荐咨询师 | ||
布菲 |
磊淼 |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